第4讲倒推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倒推法分析问题; 2、掌握有规律,有层次的推理,解决应用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 掌握从后面的已知条件有层次的往前推导,解决问题。 理解甲给乙几分之几后,甲少了多少,乙多了多少,甲原有多少。 PPT 教学过程 1、故事:小猴聪聪今天下山,发现了玉米地,他急忙跑进玉米地,掰了满满一怀抱的玉米往前走,他又发现了大西瓜!他扔了玉米摘西瓜, 随笔 复习 导入 高高兴兴往前走,惊动了一只野兔往前串,他扔了西瓜去追兔,结果跑了兔,撒了玉米丢西瓜,两手空空回家了。 2、问题:分析小猴聪聪两手空空的原因:因为追兔子,兔子怎么出现的?是因为抱着西瓜跑惊动的。为什么摘西瓜?是因为掰玉米后才发现的。……这样一层一层往前倒推,就找到了答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利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倒推法
例题讲解 1、 PPT出示例题。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了一半,第二次又用了剩下的一半,还有6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2、 学生审题并画出线段图。 3、 学生独立完成,叫号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 初级挑战1 思路引领: 最后剩6米是第一次用后剩下的一半,长为6×2=12米;第一次用了一半,全长=12×2=24米 练习 1、完成能力探索1。 2、练习反馈形式:叫号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他的方法。 小结 从后面往前推,就可以得到结论。 记笔记 思维速记:倒推法,从后往前,层层推进 例题讲解 1、 PPT出示例题。 筑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52,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72、引导审题。 比一比:找出初1和初2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3、小组讨论:第二天修了余下的米? 4、引导学生汇报。 2,余下的还剩几分之几?对应多少7初级挑战2 255,还剩,长是500÷=700米;全长777=(700?100)?(1-1?1000米。 5)第二天修了余下的练习 1、完成能力探索2。 2、练习反馈形式:独立完成,小组互批。PPT出示正确答案 小结 1、交流:倒推法,你会了吗? 2、得出结论:从后往前,层层推进,量份对应。 记笔记 思维速记:先算后面,再往前推,得出结论
中级挑战1 例题讲解 1、 PPT出示例题。 王大伯屋后有一棵桃树,他调皮的孙子每天从树上摘下一些桃子和邻1,以后8天分别摘下1011111当天树上现有桃子的,,,……,,,摘了9天,树上还98732居的小伙伴分着吃。第一天摘下桃子总个数的留下10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2、 引导学生审题并思考。 ①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②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 第9天摘了前一天余下的1,还剩几分之几?对应着10个桃子,2第8天摘后余下多少个?你能再次往前推吗? 3、 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 11)个,第8天之前剩下10÷(1-)÷22111(1-)个……依次类推,总数=10÷(1-)÷(1-)÷……÷3231(1-)=100个。 10第9天之前剩下10÷(1-小结 从后往前倒着推导,找到规律以后直接写出算式。 记笔记 思维速记:从后往前倒着推,找到规律写算式。 练习 1、完成能力探索3。 2、练习反馈形式: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中级挑战2 例题讲解 1、 PPT出示例题。 有甲、乙两桶油,从甲桶倒出11给乙桶后,又从乙桶中倒出给甲桶,35这时两桶油各有24千克,原来甲、乙两个桶中各有多少千克油? 2、 学生尝试独立并板演。 3、引导学生反馈。 11给甲桶之前,乙有24÷(1-)=30千克,甲有2×55124-30=18千克;甲原有18÷(1-)=27千克,乙原有2×24-27=213从乙桶中倒出千克。 小结
先求出从乙桶中倒出记笔记 1给甲桶之前,甲乙的重量,再求原有的。 5思维速记:从后往前,找到变化前的,再求原有的。 练习 1、完成能力探索4。 2、练习反馈形式: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高级挑战1 例题讲解 1、 PPT出示例题。 有甲乙丙三个容器,先将甲容器里水的器里水的1倒入乙容器,再把乙容311倒入丙容器,最后将丙容器里的水的倒入甲容器,这104时三个容器的水都是9升。每个容器原来各有多少升水? 2、 审题 甲倒给乙,乙到给丙,丙又到给甲,循环一次,抓住最后三个容器的水都是9升,如何往前推导? 3、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1倒入甲容器之前,丙有9÷(1-)=10升,甲101011有9-1=8升,乙有9升;甲原有8÷(1-)=12升;乙容器里水的3411倒入丙容器之前,乙有9÷(1-)=12升,乙原有12-12×=8升;431丙原有10-12×=7升。 4将丙容器里的水的小结 先求将丙容器里的水的1倒入甲容器之前,甲乙丙各有的量,再往前10推。 记笔记 思维速记:先求变化前的量,从后往前,层层推进 练习 1、完成能力探索5。 2、练习反馈形式: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高级挑战2 例题讲解 1、 PPT出示例题。 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168元,第一次甲拿出与乙相同的钱数给乙,第二次乙拿出 与丙相同的钱数给丙,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数给甲。这样,甲、乙、丙三人的钱数 相等,原来甲比乙多多少元钱?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并点拨。
2、方法提示:第三次变化前、后,甲的钱数与甲、乙原来的钱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解答提示: 三个人的钱数相等,分别是168÷3=56元;在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数给甲之前,甲的钱数=甲原来的钱数-乙原来的钱数,第三次丙拿出与这时甲相同的钱数给甲后,甲的钱数=2(甲原来的钱数-乙原来的钱数)=56元,所以,甲原来的钱数-乙原来的钱数=28元。 小结 把总数按最后结论分给甲、乙、丙,往前递进找关系 记笔记 思维速记:按要求分总数,往前递进找关系。 练习 1、完成能力探索6。 2、练习反馈形式:板演,教师批改。 课堂 总结 知识归纳: 1、交流: 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② 你学会了什么? 2、总结: 倒推法,从后往前推,层层递进,解决问题;要注重找规律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思维竞技 课后作业
思维拓展 课堂小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