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浸润童心,创建特色铸就品牌
一、 学校基本情况
欢迎领导们走进我们这所具有62年历史的学校。我校校址原为唐代著名建制的古刹——宝应寺,是区级重点保护文物。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拥有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2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37.5%;22个班主任中,各层面的优秀班主任、辅导员有13人。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北京市首批认定的四所学习型学校之一,学校始终坚守“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信念,将“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摆在首位,近年来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获得全国、市区等各级各类奖项五十余项,历届毕业生升入优质校的比例逐年递增,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学校推进国学文化教育后,我们明显地感到国学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变化,对启发学生真知,储备善行而言,更是能伴其一生惠其一生。同时为学校打造国学特色品牌带来了不竭动力。
二、 特色理念的形成
作为一名登莱人,面对当前越来越功利的学习之风,面对扑面而来的快餐文化,我们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以优雅的气质、深邃的内涵去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去激发他们内在的崇高。希望学校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精神融合的地方,希望校园充盈着温暖的人文情怀,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童心,为实现成为一名“儒雅的现代人”
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正是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2008年学校立足时代的发展趋势,立足自身的办学实际,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指导精神;真正发挥学校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充满文化意蕴的学养资源;真正服务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为他们日后丰富人生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以国学文化奠基,打造高品质的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目标,着力打造凸显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着力建设以《国学》校本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着力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力图用国学文化来涵养师生,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并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师生的人格、气质,使师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在祖国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 三、 特色理念的推进
(一) 着力打造文化气息浓郁,特色明显的国学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为了加强国学教育,使校园文化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丰富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校积极营造格调高雅,富于文化意蕴的育人环境。 1.
借助景观营造国学文化意境
几年来学校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整体规划、科学布局,融
入中国元素精心设计每一处景观。不论是校门口翠竹掩映下的花廊,还是潺潺溪水映衬的竹简墙,不论是百年古槐下修缮一新的教室,还是静立校园,昭显东方智慧的孔子雕像,无不在传递着古典之美,让每个孩子在校园中宁静身心,陶冶心灵。
“国学堂”是学校借助“十一五”市级“语文探究室项目建设”课题着力打造的国学文化工程。它的建设旨在通过营造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形成多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的语言文化教育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建设中,学校对选址定位、装饰装修、功能分区、设备选型、软件安装等方面均进行充分讨论,并请行内设计师进行规划,提出建设意见。如今这里已成为教师文化培训、国学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特色社团活动的主要场地。2011年学校召开了课题总结会,全国小学语文学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原北京市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李春旺,北京市语文教研室张立军主任及部分区县的教研室主任到会。会后崔峦先生兴奋地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在语文学科专用教室听课,心情格外激动,教室内创设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内涵丰富、格调高雅,有很强的推广意义。学生在这里学习语文不自然地就会规范行为、涵咏文字,进而提升修养。”其后,他更在留言簿上写道:“以语文探究室为平台,普及国学文化,培育儒雅、博学、善思的小学生。” 2.
借助展板传递国学传统知识
学校在校园环境设计上不仅提高其审美品味,而且发挥其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成为孩子获取国学知识的宝库。漫步
校园,围绕国学“六艺”而设计的文化长廊前总有驻足欣赏的师生身影,在这里不仅有中国传统童蒙著作《三字经》、《弟子规》,还有讲述茶道、京剧、中医、武术等国粹文化的知识园地;不仅有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古代经典人物故事,还有趣味十足的成语接龙。可以说,这里既成为了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新课堂,又成为了师生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的理想场所。 3.
借助橱窗展示国学学习成果
为了让校园环境更加彰显动态性和实践性,让每个孩子不仅仅是观看者,更是设计者和参与者,我们连续推出了“赏古诗、画诗意---学生诗配画作品展示”、“学生书法优秀作品系列展示”、“我的假期阅读卡---国学手抄报展示”等等,展示学生课内外国学学习的成果,学校定期更新,并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本学期学生在少代会提案中对校园环境还提出了更多的有益建议,真正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者,培养了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感。 (二) 实施课程联动,彰显特色国学课程 1. 理性推进国学,不断完善课程框架
学校办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以国学文化奠基”,因此在课程建设上我们将国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自主开发了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类、开阔学生思维的拓展类、丰富学生生活的研究类三个类别、五个科目的校本课程。随着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建构起以《国学》校本课程为核心,通过“点、线、面”的逐层推进、交互渗透,促使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网状课程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