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更为低廉的产品价格。京东的产品价格低,通常比市场价低10%,有些产品的价格,会便宜到30%。彩电比苏宁和国美连锁店,通常要便宜10%-20%,一些高端的国外品牌彩电,会便宜到1万元。
(3)相对快捷的物流服务。京东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了的四大物流中心,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2009年3 月,京东商城成立了自有快递公司,物流配送速度、服务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4)较为周全的在线服务,京东商城在为顾客提供正品行货、机打发票、售后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的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保护顾客的利益。
(二) 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对企业以上的基本经营要素,进行变革。尹一丁认为有四种方法,即改变收入模式、改变企业模式、改变产业模式和改变技术模式。
京东商城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对初期亚马逊模式的模拟,并根据国内实际,进行了创新,属于改变收入模式的一种创新。
刘强东从宏观层面,抓住了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机遇,准确定义了,网上销售3C家电的用户需求,深刻解读了用户购买家电产品,需要完成的任务,
或要实现的目标,即顾客看重的,不是销售渠道,而是更低的价格、相应的质量保证。基于此用户价值定义,京东为顾客提供了一整套,网上销售的解决方案。
相对于亚马逊的初期网上图书卖场的定位,京东成功将大额商品的销售,很好的推广到网上,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三、京东商城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模式,缺乏持续创新
京东商城模式,与亚马逊初期相似,对产品的熟悉、对顾客心理的掌控、对网络市场发展的推动,帮助刘强东,成功地将3C产品,引入了网上市场,其初期商业模式的创新,可圈可点。
但是,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演化为,最激进的,改变产业模式创新,正在进行向产业链,后方延伸的商业模式创新,为各类商业用户,提供如物流,和信息技术管理的商务运作支持服务,并向它们开放自身的20个全球货物配发中心,同时大力进入云计算领域,成为提供相关平台、软件和服务的领袖。而京东商城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
此外,京东除了沿用一直的低价,并未在用户体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反而成为业界诟病的主角,即便打赢价格战,其商业模式,也会制约其发展。
京东转向平台建设,可以看到再次向亚马逊学习,面对占据了超强市场地位的天猫,这条路更不好走。因此,专注,还是粗放,京东应该早作抉择,更应该花费精力,考虑商业模式的创新,而非通过“口水战”,来吸引眼球。
(二)滥用低价品牌稀释
直到2007年第一轮融资后,京东才成为一家,具有明确商业目标的公司,以销售型营销为主的京东,一直对营销,缺乏宏观科学的规划。
销售额迅速增长的速度,导致服务、营销乏力,造成了京东口碑的混乱,顾客心中的京东,是“便宜、便宜、再便宜”,只有低价的印象,而无其他品牌含量,对于一家电商的领军企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2010年,京东虽明确地指出,要加强品牌建设,但无所顾忌的价格战、缺货、诚信等因素,都在稀释京东,本就不强的品牌优势。
传统家电巨头长虹、传统家电零售巨头国美,最后均被自己发起的“价格战”,打入泥潭,说明价格战,可以为一时之用,却不可一直而为。
“所有价格战,都是对整个行业的伤害,因为顾客心里的参考价格会被降低,市场总值亦会受拖累,当市场利润,得不到正常的开展时,厂商更新产品的意愿也受影响,长远来讲,发展亦受影响,博弈后剩下的幸存者,要把市场重新导至平衡,同样需要一番努力。”
(三)追求规模后续乏力
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京东经营品类不断增加,作为网络购物的核心支撑,物流建设,也随之展开。作为自有物流配送比例占70%的京东,其压力可想而知。
京东表示,2012年仓储中心分为三级:“一级现有6个,2013年到7个;二级现在20个,最终要建80—90个;三级现在700—800个(主要是自提点),最终要建3000—5000个。
京东计划陆续动工5个一级仓储物流中心,面积约80万平方米,然而原定于2010年4月宣布的号称有“8个鸟巢大小”的上海“亚洲一号”仓库,延迟到4月才动工。
上述情况表明,京东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规模过大、发展过快的问题。
四、促进京东商城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商业模式,做好转型准备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流通速度,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益,增加了顾客利益,但我国网络购物的销售额,目前仅为总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5%,其所占的比例还很小,电子商务,成为零售主流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