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2.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TiF4+2H2SO4
B.P4
C.SO2
D.SO3
加热4HF+2X+TiO2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氟原子都是4个,氢
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3。 故选:D。
3.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甲 60 33 乙 1.5 x 丙 0 24 丁 0 3
A.x的值等于0.5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0g﹣3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x的值等于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选A。
5.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O3分子 B.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 C.分子中有9种元素 D.碳的质量分数为24% 【答案】B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O3分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1.6%,错误。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的化学式为( ) A.Ca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反应前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5、5、10、47、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2、5、7、3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R分子中含有3个钙原子、3个碳原子和9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均不变解答即可。
B.Ca(OH)2
C.Mg(OH)2
D.MgCO3
7.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 A.Fe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详解】
B.Fe2S3
C.FeO
D.FeS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化学式为FeS2,故选D。
8.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2 【答案】B
【解析】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1+x+(-2)=0,得x=+1,故选B。
9.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2:4: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错误。故选B。
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2?2×100%=31.6%,故
12?2?1?4?16?3
10.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中的3表示3个氨气分子 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C.2N表示2个氮原子或2个氮元素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NH3中的3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有3个氢原子,此选项错误; B.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