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误;
D.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A、根据图可知: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根据图可知: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正确。 点睛:
化学反应的实质一般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聚集构成新物质)。
1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H2O+O2CO2+H2O。 【详解】
催化剂CO2+H2O
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根据O2、CO2、H2O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正确; C、四种物质中,只有CO2、H2O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X 2 18 Y 1 m Z 16 6 W 16 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m=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C.m=1-1=0,错误;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故选B。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14.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C.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D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解析】 【详解】
A、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7)=2:1,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O=36:7:14:3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正确;
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2 21 5 反应后质量/g 10 2 9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 C.乙可能是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8g,故甲是生成物,且生成甲的质量为8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8g=4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生成物,故A说法正确;B、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故B说法错误;C、乙的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