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大阿阿香B。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8.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 【答案】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为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B.50%
C.30%
D.10%
4×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8×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
1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4 0 Y 10 12 Z 1 15 Q 21 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 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 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 D.反应后生成15 g Z 【答案】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 g﹣0 g=4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 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 g﹣10 g=2 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 g﹣1 g=14 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
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 g=9 g。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10 g=2 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 g∶12 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 g﹣1 g=14 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20.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2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答案】B 【解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 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2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B。
23.已知反应:A.60g B.80g C.90g D.120g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即A、B两物质)的质量总和应为140g,由于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则消耗B物质的质量为
。故选B。
,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
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24.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
催化剂2N2+3CH4。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
高温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 ×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16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X 20 待测 Y 5 35 Z 2 2 W 37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