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和左膈下动脉的胃支,胃不致于发生严重缺血和坏死。
胃的静脉是伴随胃的动脉而分布的。
43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止、行径、交通、属支、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大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注入股静脉。在穿筛筋膜前接纳属支。属支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收集足底、足背内侧、小腿前内则、大腿、髂部、下腹部及外阴部的浅静脉血。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面→腘窝外过深筋膜,注入腘静脉。收集足底、足背外侧与小腿后外侧的浅部静脉血。
44肝门静脉的合成、位置、行径和主要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通常肝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但由于肠系膜下静脉及胃左静脉汇入部位的不同,故肝门静脉的组成又有各种类型。 肝门静脉自胰腺的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然后继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胃有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存在广泛的侧支吻合,这些吻合支,在正常情况下不开放,但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则开放形成侧支循环,使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血液导入腔静脉, 从而降低肝门静脉的压力。 45眼的内容物与折光装置
房 水——透明的水样液。位于眼房内。
晶状体——位于瞳孔后方、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双凸透镜状的透明体、富有弹性,
内容物 由晶体囊、晶体纤维和晶体核构成。以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视近, 视远时对其凸度进行调节
玻璃体——为充填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无色透明胶状物质,对视网膜起
支撑作用。
46房水的产生与循环 房水产生于睫状体,充满于眼球前房(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和眼球后房(位于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内。
房水的循环途径:由睫状体产生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巩膜静脉窦,借睫状前静脉汇入眼静脉。
47眼外肌名称作用以及神经支配
是眼球巩膜上附着的六条肌肉,其能使眼球随意转动 神经支配是三叉神经眼支
48骨迷路的形态与膜迷路的组成
骨迷路分为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
9
前庭 在骨迷路中部,略似椭圆形空腔,外侧壁即鼓室内侧壁,有前庭窗、前壁有孔通耳蜗,后壁上有5个小孔通向三个骨性半规管。
骨半规管 前、后、外侧三个互成直角排列的“C”形弯曲小管,膨大处称骨壶腹。 耳蜗 为骨迷路的前部,形似蜗牛壳,由螺旋形的骨管,围绕蜗轴盘旋两圈半。蜗顶向前外方,蜗底对着内耳道底,由蜗轴发出骨螺旋板,耳蜗内有三条管道:前庭阶,膜蜗管和鼓阶。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形似骨迷路、分为三部。膜迷路内充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有外淋巴。
49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纤维束、神经的概念
白质 主要由纤维在中枢内聚集而成。 纤维束 白质中功能相同的轴突集合而成。 神经 周围部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
灰质 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位于中枢内。 皮质 位于大脑半球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神经核 位于中枢内的功能相同的细胞体集团。 神经节 位于周围部的功能相同的细胞体集团。
50语言中枢的名称和位置
语言中枢是大脑皮质上对语言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可分为:
1 书写中枢(8区):额中回后部。
2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44、45区):额下回后部。 3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39区):角回。 4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22区):颞上回后部。 营养语言中枢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
51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行的纤维束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一宽厚的髓质层,它是投射系纤维集中的地方。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 。在大脑半球的水平断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屈膝形,其前部也叫前支,
中间部位叫膝部,后部叫后支。
内囊前部及膝部是运动神经纤维通过,后部为感觉神经纤维和现、听放射纤维通过。
52视觉传导路的组成以及各部损伤的临床表现
第一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二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第三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向后延续为视束。在视交叉中只有来自两眼鼻侧的纤维交叉,因此,左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的纤维,右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的纤维。第四级神经元为外侧膝状体,其轴突组成视辐射止于距状沟周围的皮质
临床症状:
1. 视力及视野障碍:
⑴. 视神经───── 同侧 全盲 ┏中 部─ 双颞侧 偏 ⑵.视交叉┫
10
┗外侧部─ 鼻侧 偏盲
⑶.视 束───── 对侧 同向偏盲
⑷.视辐射───── 对侧 同向象限盲(光反射存在、黄斑回避) ⑸.枕叶(视中枢)── 对侧 同向偏盲 (刺激性病变:视幻觉) 2. 视乳头异常:
⑴视乳头水肿── 颅内高压 ⑵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炎
53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及传入、传出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反射路径:
反射中枢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当反射径路的传入部分(视神经)损伤时,由于光线不能传入,用光照患侧瞳孔时,两侧瞳孔都无反应;但光照健侧瞳孔时,两眼瞳孔均缩小,即患侧直线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若反射径路的传出部分(动眼神经)损伤时,患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都消失。
54锥体路的组成,上、下神经元瘫及面神经、舌下神经核上、下瘫的表现 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
表现我找不到,请同学们原谅:(
55臂丛的主要分支和支配区域
分支 短支——胸长神经(→前锯肌)、胸背神经(→背阔肌)、胸前神经(→胸大、小肌)。
长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支配区域也找不到:(
56 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各脑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四种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