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基础(一)》辅导纲要
第一章
主要内容: 1.汉字的特点 (1)文字和语言 (2)汉字的特点
(3)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2.汉字的形体构造 传统的“六书”说 3.汉字形体的变异 (1)古今字 (2)异体字 (3)繁简字 4.汉字的形体演变 (1)秦以前的文字 (2)秦以后的文字 重点掌握:
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表意性。
3.“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4.“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许慎给“六书”中“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许慎给“六书”中“指事”的定义及例字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许慎给“六书”中“会意”的定义及例字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许慎给“六书”中“形声”的定义及例字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许慎给“六书”中“转注”的定义及例字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许慎给“六书”中“假借”的定义及例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文字部分
6.“四体二用”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7.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
衣、月、瓜、册 象、羊、日、果、州、火、属于象形 刃、寸、亦、本、甘、末、下 属于指事
步、寒、从、伐、既、北、暴、森、众、即、令、并 属于会意 更、河、在、治、店、江、宠、颖 属于形声
8、“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割裂字和词、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没有认识汉字写词这一本质属性。
9.四体二用说的观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清代以前,人们 认为“六书”是六种造字法。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四体二用说,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也就是“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四体二用说的提出是许慎以后对“六书”说的宝贵贡献,许多文字学家承袭了这一说法。
10.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11.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词义的不断发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从母体中分化出来,独立成词。为了相互区别,要求专有字形表达;一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汉语中有些词由于意义比较抽象,不好造字,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就借用同音字来表达。
12.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13.异体字产生的原因:(1).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如“泪、涙”;(2).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1)形符不同的。如:“歌、謌”;2)声符不同的。如:“啗、啖”;3)形符声符都不同的。如:“村、邨”。(3).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如:“慚、慙” ,“群、羣”。
14.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异体字中笔画简约的就是简体字,简体和繁体是相对而言的。如:“鬭” 、“馀” 、“寶”的简体字分别是:斗、余、宝。
15.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6.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它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因其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2)异体字繁多。因为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只要不发生混误,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4)书写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
17.金文是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又称钟鼎文。
第二章 语法部分
主要内容: 1.词类的划分 (1)名词 (2)动词 (3)形容词 (4)数量词 (5)代词 (6)副词 (7)介词 (8)连词 (9)助词 (10)叹词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2)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3)形容词、数词作动词 (4)名词作状语 3.特殊的动宾关系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宾语是行为的有关方面: 4.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5.词序 宾语前置 6.省略 (1)省主语 (2)省谓语 (3)省兼语 (4)省宾语 (5)省介词
(6)其他成分的省略: 7.虚词的用法 (1)之 (2)其 (3)是 (4)然 (5)者 (6)所 (7)于 (8)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