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9全国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STSE的关系,特别注重了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晶体硅中的电子吸收光能,电子发生跃迁,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A项正确;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等优点,可大量用于高铁的建设,B项正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具有杀菌作用,C项错误;碘酒中的碘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故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项正确。 2.下列关于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的有色产物溶于浓硝酸 C.在铜分别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中,两种酸都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D.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答案D 解析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解在其中,B正确;浓硝酸不具有脱水性,D错误。 3.氮、氧、硫、氯是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O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氮、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Cl2不与硫化钠溶液反应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N2,其次是硫 答案D 解析NO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A错误;稀硫酸的氧化性较弱,B错误;Cl2与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S和NaCl,C错误。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项,人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故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正确;B项,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错误;C项,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不是因
为其硬度大,两者无对应关系,错误;D项,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是其可用作制冷剂的原因,错误。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FeB.S
FeCl2SO3
H2SO4 CaO
NO
CaSiO3 HNO3 Fe(OH)2
C.CaCO3D.NH3答案C 解析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B项,S与O2反应生成SO2,错误;C项,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碱性氧化物CaO与酸性氧化物Si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aSiO3,正确;D项,NO与H2O不反应,错误。
6.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A.Fe(NO3)2溶液B.Ba(NO3)2溶液C.无色溶液D.无色溶液答案C 解析A项中N、H+能将SO2氧化成S,故能产生BaSO4白色沉淀。B项中H+、N能将S氧化成S,能产生BaSO4沉淀。D项中加盐酸无现象,可排除Ag+的存在,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故D项中产生的是BaSO4沉淀。C项中不能排除AgCl沉淀的可能。 7.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选物质(括号内为杂除杂试剂 项 质)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NaOH溶液、稀盐B NaCl溶液(MgCl2) 酸 H2O、浓硫酸 C Cl2(HCl) D NO(NO2) H2O、无水CaCl2 ( )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项,主反应Fe+2FeCl3
3FeCl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B项,加入足量NaOH溶液发生复
分解反应生成Mg(OH)2沉淀,过滤后用盐酸中和过量的NaOH得到不含MgCl2的NaCl溶液,B正
确;C项,除去Cl2中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然后再用浓硫酸干燥,C不选;D项,主反应3NO2+H2O
2HNO3+N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2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大多数金属反应
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 C.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答案A 解析Cl2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大多数金属反应,A项正确;雷雨时N2与O2反应可生成NO,而不是NO2,B项错误;硫不溶于水,C项错误;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D项错误。 9.下列实验中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1 mol Cu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 B.1 mol MnO2与含2 mol H2O2的溶液共热 C.常温下1 mol Al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
D.常温下1 mol Cu投入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 答案D 解析A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根据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不能完全溶解;B中MnO2作催化剂;C中铝会钝化;D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为稀硝酸,但稀硝酸也与铜反应,根据Cu+4HNO3(浓)3Cu+8HNO3(稀)
选操作 项 A B C Cu(NO3)2+2H2O+2NO2↑、
( )
3Cu(NO3)2+4H2O+2NO↑,Cu可以完全溶解。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或结论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D 溶液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呈红色 无现Al箔插入稀硝酸中 象 试纸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变蓝色 试纸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不变纸置于试管口 蓝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浓氨水呈碱性 原溶液中无N
答案C 解析稀硝酸与Fe粉反应,首先生成Fe3+,过量的铁将Fe3+还原得到Fe2+,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A项错;Al箔能与稀硝酸反应放出NO,B项错;检验溶液中的N,应加入浓NaOH溶液,且需要加热,故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D项错。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20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