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经验
作者:张峰
来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社会外语类人才类型由外语专业人才向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潜心钻研不同的学习方法,创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将文化常识融入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学会正确对待异国文化。
关键词:二外日语;《标日》;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52-03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之间在经贸往来和民间交往上愈加紧密,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办日语专业,社会成人日语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经过40年的发展,日语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紧跟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语种。随着外语类人才由外语专业人才向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开始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尝试对我国目前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新标日》)(初级上、下)提出教学实践上的方法和建议。
一、二外日语教学中的问题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自问世以来,受到广大日语学习者的高度青睐,在语言学习类书籍中可称之为久盛不衰的一个品牌。《标日》的使用对象定位很明确,主要针对社会上的日语自学者,也就是社会成人日语培训。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第二外语的日语学习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使用群体。相对于有明确目的和学习动力的成人自学者,大学的二外日语学生有三个明显的弱势:一是课时少,容量大;二是重读写,轻听说;三是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由此,成了许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薄弱,对于寒暄、打电话、写信函这些日常经常用到的东西根本无法自由运用,更不用说实践的知识和技能了。同时,多学校对二外日语的定位仅仅停留在语言能力教学上,从而忽视了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偏差,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教学实践
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往往基于以下几个理由:①将日语作为就业时增值的筹码;②考研时的外语考试;③出国留学;④受日本动漫的影响;⑤随大流。前三类学生学习动力很足,目标也较明确,但比例并不大;第四类学生虽然学习兴趣大,但起伏也较大;最后一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