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波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 A. 背离孔子理念 B. 具有民本思想 C. 推崇德治主张 D. 倡导人性本善 【答案】B
【解析】“爱护人民为先”是典型的民本思想,所以材料说明说明孟子具有民本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孟子不背离孔子理念,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推崇德治主张的是孔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人性本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2.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 A. 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 便于削弱宰相权力 C. 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
D.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推恩令是用来解决王国问题的,而王国问题的解决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能缓解王国问题但不能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也和宰相无关联,也不会便于削弱宰相权力,也起不到瓦解地方势力勾结的作用,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据载,唐大历五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物产丰富多样 B. 中外贸易的发达 C. 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 朝贡贸易的兴起 【答案】B
【解析】“载来了香料药材、贩走丝绸、瓷器”等字眼体现的是中外之间贸易的发达,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丰富多样而非物产丰富多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政府是抑商而非鼓励对外贸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朝贡贸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 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据此可知,宋代
A. 考试规模增加 B. 教育水平下降 C. 招生范围扩大 D. 官员人数提高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官办学校的入学资格的放宽即招生范围的扩大,选C是符合题意
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考试规模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教育水平是上升而非下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庶人子弟人数的提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内阁制度的建立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三司制度的推行 【答案】A
【解析】“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是由于宰相废除所以不得不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宰相制度的废除而非内阁制度的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现象和八股取士、三司制度无关联,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6.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生丝、茶叶出口统计。该统计反映了这一时期 生丝 1844年 4200000元
A. 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 B. 列强与中国贸易以丝茶为主 C. 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D.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生丝、茶叶出口的增多,这就体现了中国丝茶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的瓦解而非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
1856年 16500000元 茶叶 1843年 177727750磅 1856年 1306770000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