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有序观察
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棱的认识及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立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叫做平面图形。)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火柴盒、牙膏盒、粉笔盒等,象这些物体他们各是什么形状?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2.学生举例。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3.引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
师问: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3个)
师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
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学生交流面、棱、顶点的特点时,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尤其棱的教学是难点,充分让学生交流一下数的方法,可以按照棱的长度有序地数,也可以按照空间位置有序地数,并结合实物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相对的四条棱。)
(课件演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
4.演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让学生明确:按长度可分为三组,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强调是棱的长度叫长宽高,而不是棱)
让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调换长方体的摆放位置,再让学生说出调整后的长、宽、高,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二)正方体特征:
1.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2.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直观演示)
师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6个长方形(也12条,相8可能有两个相对的4条个 对的面是正方棱长度相形)相对的面等 完全相同 正方体 6个完全相同12条长度8的正方形 都相等 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