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错例分析】
1、练习一第7题(P10):
问题:十万零五写成10005,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写成1050030。 原因:个级上的零漏写。
建议:①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这是正确读数、写数的依据。
②强调一级一级地写,每个数位上都要用数字占位。 2、练习一第9题(P11):
问题:八千万和四十写成8000000040。
原因:写完了八千万再接着写四十,对多位数的组成理解不够。
建议:①根据数的组成写数,要先确定数的最高位,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往下写,哪个数位上没有单位,一定要用0占位。
②熟记数位顺序表是本单元读数、写数的关键。 3、练习一第16﹡题(P12):
问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按要求正确地写出来。 原因:是读、写数的综合练习,难度较大。
建议:①降低难度,分解练习。如先想“只读一个零”的有几种写法,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验。
②可以分组游戏的形式呈现,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练习二第2题(P16):
问题:错误①500500>55000>50500>40005
错误②40005<50500<500500<55000
原因:错误①是没看清题目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
错误②是后两个数序不对,忽视了位数的多少,直接从高位开始比。 建议:强调审题,比较几个多位数的大小时,可把几个数竖起来末位对齐再比较。 5、练习二第4题(P17):
问题:认为“700多人”和“8800多米”是准确数。
- 1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原因:因为700和8800是准确数。
建议:本题就是要区分近似数和准确数,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近似数的含义。 6、练习二第7题(P18):
问题:学生有疑问:上亿的数怎样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原因:例题和练习都未出现过。
建议:告诉学生,改写方法相同,万位以上的数字全部照写。 7、练习三第4题(P28): 问题:不能“又快又准”地读数。
原因:不分级,数位较多,数中间的零不知读还是不读。
建议:首先要求学生分级,再一级一级地读。这样就能看清零所在的位置(是在每级末尾还是在其他位置上),突破这一难点。 8、练习三第6题(P29):
问题:五亿零六百二十万写成50600200000 原因:万级上的数写错了。
建议:指导学生进行检验:最高位是亿位,这个数是一个九位数,写出来的数位数不对,说明有误。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检验方法。 9、练习三第8题(P29):
问题:第(1)题写成30030030,第(2)题写成107107107 原因:只从读法上考虑,没有顾及数位,多位数的写法掌握不熟练。 建议:一定要按数位顺序依次写出每一级每一位上的数,不要漏写。 10、练习三第10题(P30): 问题:≈和=不分。
原因:对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还是有些混乱,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正确的符号。 建议:要帮助学生弄清:数的改写分两种,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准确数,用=表示;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得到的是近似数,用≈表示。
11、练习三第13题(P30): 问题:有学生发现不了规律。
原因:没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依赖于计算器。
- 2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建议:①使用计算器时按步骤进行,以免出现操作上的失误。
②要给时间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这也是这部分教学的一个重点。
【精彩回放】
P33“一亿有多大”:
新课标非常强调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教材中也在相关的单元编入了大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素材。例如,在认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时,教材就注意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当然,数感的培养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达到目标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时时处处进行这方面的渗透,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第33页的“1亿有多大”,都是借助一些具体活动,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感受1亿的相对大小。
①猜想一亿有多大?可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如:一亿本书摞起来有多高?一亿粒米能装满一间屋子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连多远???
②选择便于操作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测量“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有的学生认为可先测量100张纸的高度,也有的认为可先量1000张纸的高度,告诉学生测量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
③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一亿张纸的高度。
100张纸高一厘米,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即1亿张纸高1000000厘米,换算成米是10000米,得出一亿张纸约高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进而想象一亿有多大。
④选择多样素材,丰富感受一亿。如:一亿滴水可装满多大的池子,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每秒钟画一个点,不停地画一亿个点,要画3年2个多月?? ⑤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1亿粒米约重( )克,合( )千克,够1个人吃( )年。 1个垃圾袋铺开大约是( )平方米,相当于( )个学校的面积。 制造1亿双筷子要砍伐( )棵树。
- 3 -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错例分析】
1、练习四第3题(P39):
问题:量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时度数不对。
原因:①量角器的使用不熟练。②不知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建议:可以先判断所成的角是什么角(关键是锐角或钝角),再来读出量角器上的度数。
2、练习四第6题(P40): 问题:105°的角拼起来有困难。
原因:有些难度。学生知道用哪两个角去拼,但不知怎么拼。
建议:先应熟记三角板上的几个角度,拼的时候要将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
3、练习五第2题(P43):
问题:基本上都是用量角器画出的角。
原因:觉得学了用量角器画角,何必还要想别的方法,嫌麻烦。 建议:①阅读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画角。突出“合适”的含义。
②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思考。 4、练习五第6题(P44):
问题:15°、165°的角错误较突出。
原因:15°的角不能拼成,学生思路没打开;165°的角需要三个角组合而成。 建议:引导学生根据三角板上的角的度数,从不同角度思考。 5、练习五第7题(P44): 问题:说明的理由不充分。
原因:有的学生是猜出来的,没有看出∠1和∠2之间的关系。
建议:①引导学生观察出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未知角能组成直角和平角。
②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思考问题的能力。
【精彩回放】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