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量角器教学片断: ① 介绍量角器。
师:看到这个量角器,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两圈数字到底看哪圈数字?
生2: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量角器怎么是圆圆的?
师:还有其它问题吗?(学生思考)虽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都在思考 生3:外面一圈是什么用的?
②观察量角器的构造,认识上面的刻度和数据。
师: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生:不是,因为量角器上虽然有一条边是直的,但另外一条边是半圆形的。 师:角是两条射线……
生2:这里是一个直角(指向量角器的90度)
师:同意吗?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中心。
师: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上的刻度是0,我们就叫他0刻度线。另外一条呢(有学生说90度刻度线)
③ 用量角器画90°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来写一写吧。
师: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想一想,顶点的哪里?画长画短有关系吗?
生:我把两条边延长,这还是一个90度的角,我认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④ 探究正确的画角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量角器。
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展示两个作品——开口方向不同的角) 师:都是60度的角,有什么不一样? 生1:位置不一样 生2: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边长不同。
生4: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 5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师: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
生:开口向左要读外圈刻度,开口向右就读内圈刻度。
师:说得很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就可以了。 ⑤ 画1度的角。
师:在第三个纸量角器上画上一度的角。 (放手让学生自己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1度的角太小了。
生2:我画了以后,发现两条边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我又把边延长了才看到角度。 生3:不管这个角再小,它也是1度。
师:说的真好。量角器上把半圆分成了多少等份?每一等份也就是几度? ⑥ 巩固角的画法。
师: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作品1:正确(简评)
作品2:(画了一个23度的角)
生1:这个角要比90°大,不可能这么小。
生2: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而他从180度开始画了。 ⑦归纳小结。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错例分析】
1、练习六第3题(P47): 问题:解法不全。 原因:没有有序思考。
- 6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建议:①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学生有能力列出所有解法。
②还可充分利用本题资源,提问:买三种右图所示食品,钱够吗??? 2、练习六第6题(P48):
问题:只会用一种方法思考:24×4=96,96<100。钱够用。 原因:没有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建议:①引导学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如:因为25×4=100,24<25,所以带100元够用。
②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思路,培养推理能力。 3、练习六第7题(P48):
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较繁琐。列式为:16×3=48,48÷4=12,16-12=4。 原因:不能跳出常规思路,对题中信息理解不深刻。
建议:引导学生理解“买3棵送1棵”相当于买4棵少收一棵的钱(16元),则平均每棵便宜4元钱。 4、练习七第2题(P50):
问题:114×59=6726(分)第二步为5×24=120(分)或5×60=300(分) 原因:没有正确把5天换算成以分为单位的数。 建议:提醒学生5天换算成分应是5×24×60。 5、练习七第3题(P50):
问题:54×145的竖式计算有障碍。
原因:没有用第二个因数百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建议:①让学生自主尝试,知道第二个因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不过要多乘一次。
②在对比的基础上反思: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更简便。 6、练习七第11题(P52): 问题:计算结果算错。正确率不高。
原因:计算还不过关,没有找到较快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议: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尤其是后两种电话机的单价接近200元,
200×15=3000元,那么单价是200元以下的电话机都可以,因此,有三种购买方案,再来解决剩下的问题。 7、练习八第2题(P55):
- 7 -
四年级数学上册
问题:180×50=900,208×30=840。 原因: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错误。 建议:要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和避免运算中的错误。 8、练习八第5题(P56):
问题:每小时110千米,写成110千米;有的写成110千米﹨小时。 原因:速度的表示方法不对。
建议:明确速度的标准写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 9、练习八第8题(P56):
问题:用40×(3+2)求出县城到王庄的路程。
原因:把去时3小时和返回用2小时的和作为求距离所需的时间。
建议:理解时间、速度、路程这些量的具体含义,仔细体会去时速度、返回时的速度、去时所用时间、回时所用时间等这些数学术语。 10、练习九第3题(P59): 问题:并不是很容易找出规律。
原因:学生一般对10倍、100倍?或较小数容易看出,这题数据较大,而且需要笔算完成。
建议:①仔细观察,哪个因数没变,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的。
②找出规律后,再根据规律填空。(用扩大的倍数去乘272,求出各算式的积。)
11、练习十第2题(P61):
问题:有几种列法:62×250=15500,252×60=15120,60×250=15000。 原因:只将其中一个数据估成整十、整百数,并不便于计算。
建议:强调估算的前提是便于口算,相对来说估成60×250更便于计算。 12、练习十第5题(P62):
问题:估计的字数与准确数相差太大。 原因:不讲方法地随便估。
建议:①先让学生独立操作,自行寻找估计的方法。(一定要独立思考怎么估的)
②小组交流,总结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如先数出每行字数,再数一共有几行,用乘法计算出总字数。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