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详解】2013届高三政治名校试题汇编(第3期)专题17 探索世界
与追求真理(教师版)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第3次月考】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过去几年一系列的近距离飞越考察过程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分,这可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这说明
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 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辽宁省本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科学界对此还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012年3月,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马鹿洞人”。专家认为,“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目前正在进行确认。这说明 (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A.①② 【答案】D 【解析】
科学家对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说明意识具有自觉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选择性。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马鹿洞人”。说明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故本题选D项。本题突出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故②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唯一途径。获得真理的途径还可以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故④项错误。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第3次月考】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小题。
(1)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2)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了中国上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喜羊羊之父”卢永强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身边有趣的事。比如像\懒羊羊\这种爱睡觉的同学,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其实都存在。美羊羊是羊村里的时尚达人,对化妆、缝衣服、种花都精通。它的灵感来源就是念书时男生都会暗恋的那类女同学。这说明
A.艺术源于灵感 B.艺术是生活的重现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性
【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过去GDP是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GDP的缺陷,正在研究用综合发展指数CDI这一更加综合、全面地反映地区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B.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