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25课时 中国的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基地主要的商品性农作物与该基地形成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组合正确的是( ) A.棉花——气候适宜 C.大豆——地形平坦
B.小麦——雨热同期 D.花生——灌溉便利
2.图中乙地河流流量最小出现在春季的原因是( )
①春季降水少 ②蒸发旺盛 ③农业用水量大 ④上游补给少 ⑤河水渗漏严重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①④⑤
3.近年来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港口城市,交通便利 B.政治文化中心,信息畅达 C.对外开放,政策独享 D.自然资源丰富
1.A 2.A 3.A [第1题,从图中甲基地的位置看,此处是我国的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的商品棉基地,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有利于棉花的生长;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第2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且此时农业生产用水量较大,故此时河流的流量较小。第3题,天津、青岛、大连均为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但它们不是政治文化中心,矿产资源相对缺乏;都对外开放,但不独享对外开放的政策。]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 ) A.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1
B.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C.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5.图示地区内的河流( ) A.一年有两次汛期 B.以高山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通航能力强
D.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4.A 5.D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34°N附近为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故②地为常绿阔叶林,而分界线以北的①地为落叶阔叶林。第5题,秦岭—淮河一线为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分界线,以北属黄河水系,河流流量小,通航能力弱;以南为长江水系,水量大,通航能力较强。]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6~8题。
6.对图示地区地势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西高东低 C.西北高东南低
B.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7.图中黄河段流域面积狭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较小 C.地上河
B.地形的影响 D.河流较少
8.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①旱作农业 ②两年三熟 ③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④人均耕地面积广 ⑤易遭受旱涝威胁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①②⑤
6.A 7.C 8.D [图示地区为我国的中原地区,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及河流的流向看,该地地势是西高东低;图中黄河段为黄河的下游,属于地上河,支流无法汇入,因此流域面积狭小;图示地区为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等农作物,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易遭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回答9~10题。
2
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
B.乙地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C.丙地地质构造为地堑
D.丁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图中阴影区( )
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C.发展方向主要是陡坡开荒 D.应大力发展采矿业
9.D 10.B [第9题,甲地为宁夏平原,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乙地为河套平原,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丙地是汾河谷地,该地地质构造为地堑;丁地是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第10题,由图中阴影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发展方向主要是植树造林,而不是陡坡开荒;大力发展采矿业会破坏生态环境。]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山地A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壤贫瘠,热量不足,林木生长缓慢 B.宜林荒地少,林地面积少 C.森林树种单一,经济价值低
D.采育失调,采伐以皆伐为主,森林覆盖率下降 12.图中B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 ②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协调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
④湿地面积广大,水源充足 ⑤国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政策 ⑥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1.D 12.D [第11题,山地A为大兴安岭,由于采育失调,采伐以皆伐为主,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A、B、C三选项均不属于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第12题,图中B地是我国的三江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湿地面积广大,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土壤排水压力,故③和④均不属于B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
二、综合题
13.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________地,农业生产最易受到春旱威胁的是________地。
(2)④、⑤两地中,水力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右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上。P地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该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近几十年来,对该高原采用的整治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为________(山脉),它与淮河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 第(1)题,我国雨季汛期自南向北缩短。第(2)题,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丰富。读图可知④处水能丰富。第(3)题,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⑥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⑧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界线;⑨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的界线;⑩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1)① ③
(2)④ ④位于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丰富;⑤位于四川盆地,水流平稳,水能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