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检测题
默写:
一、常识填空
1.选自 的《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 人、 。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本文押 韵,韵脚是: 二、解释文中划线词:
名( )惟(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案牍( ) 三、翻译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理解性与默写
1、本文主旨句? 点题句? 2、全文点睛句?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有一句话是?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已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防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已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1、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12、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13、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4、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5、本文的中心思想?
五、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个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 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1
4、“无丝竹之乱,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又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杨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8、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9、文中开头说“斯室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0、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的例子?
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12、\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3、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六、拓展题
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已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3、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4、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5、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 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6、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2
参考答案:四、理解性与默写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3.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孔子云。何陋之有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型11.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问答题1. 类比的写法。引出陋室,表明 陋室也具有 名与灵 的性质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3.对偶。上 入 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漏了作者对这景色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室恬静、雅致4.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5.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6.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7.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已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已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8.这是全文的画龙点晴之笔,引用孔子的话,,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9.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0.床头屋陋。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浩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的书斋11.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12.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13、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14. 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六、拓展题1.开放题。不设答案2.在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表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提高。完善的发展3.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赞同。再谈一些理由4.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5.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已的成长有利。6.作者追求精神、一致7.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