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最后,克里斯说道:“抱歉,我得回镇上去了。我现在住在司法办。”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说:“卡尔呢?你想逮捕他,不是吗?”声音里带着一些调侃。
“哦,不是我要抓他,”克里斯笑道,“是政府要抓他。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政府总能抓到他想抓的人吗?”老人问。 “不总是。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掉的。”
帕皮陷入了深思。许久,他突然说道:“嗯,警官先生。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我想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然后,他沙哑着说:“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我想他明天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明天中午你在司法长官办公室等着吧。”
克里斯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道:“那么,明天中午见。”下山时,他擦去了额头上的汗。
第二天中午,当镇上教堂的钟敲响12点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子,一看就知道已经在山上藏了好几天。他们正朝司法长官办公室走去。
克里斯正在等候着他们。
“警官先生,”帕皮说道,“这是卡尔,我的儿子。”
(庞启帆译)
5.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分析帕皮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 答:
6.帕皮说“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请概括克里斯说话方式的特点。 答:
7.“老人”这一形象是如何逐步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
8.探究小说题目“琴声缉凶”的妙处。 答:
答案精析
5.紧张戒备——敌对仇视——缓解放松——消除戒备。
6.友善,坦诚,谨慎,含蓄。
7.在双方对峙时,老人答话,打破沉默;在克里斯演奏时,老人打拍子响应,缓和气氛;在克里斯告辞时,老人插话,促成帕皮的正确抉择。
8.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高度概括了小说情节,赞扬了警官的机智,肯定人文执法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