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艺学 蒋存祺 201110348
论田汉话剧创作中 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借鉴
摘要:田汉,话剧作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 19世纪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但是在其戏剧创作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并自觉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诸多表现手法,最后形成为一种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本文将从民间传统戏曲对他创作的影响入手,探讨田汉在话剧创作中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借鉴。 关键词:话剧;创作;戏曲;借鉴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欧洲各国称之为戏剧。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话剧是在引进西方散文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采用的是外国的戏剧形式,但是不少的话剧艺术家在创作中都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并自觉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诸多表现手法,最后形成为一种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尤其一代戏剧大师、人民艺术家田汉更是与戏曲有着一种不了的情结,其戏剧基础首先得助于民间传统戏曲对他的影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十分注意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继承了戏曲的现实主义、道德教化等优秀传统,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艺学 蒋存祺 201110348
而且适当地借鉴戏曲的一些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话剧创作的独特艺术情趣与艺术风格。
一、田汉话剧创作中对传统戏曲艺术借鉴的缘由。
田汉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的先驱者,在他的一生中,创作的各种作品极为丰富,但他始终把话剧创作看作是他最重要的事业,因而他的话剧剧作硕果累累。田汉在话剧创作中能够吸收和继承戏曲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是偶然的,应该说主要与他的成长和经历有关系。
田汉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在接受教育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却大量地接触到了传统的民间戏曲,家屋后的成佛庵是他常去的地方,逢上庵里演戏,他每场必看。并认为“这些戏曲里面有朴素的现实主义的东西”。在田汉成长的年代,到处充满着旧中国的腐朽和恶臭,他看到的是人民的苦难和不幸,他听到的是人民的呻吟和哀怨,严酷的社会现实,使田汉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民、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洗礼,更增加了他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可以说,这一点既是他创作生涯开始的导火线,也是指导他一生创作的最基本的精神力量。抱着这样的信念,田汉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感受到戏曲对民众的社会教化作用,他认为写戏是一种密切配合现实、反帝反封、救国救民的最好形式。
二、戏曲伦理道德传统对田汉的影响。
从春秋时代以来,我国的各派思想几乎都强调伦理道德的美学价值,同时都很重视艺术对于伦理道德的作用,“成人伦,助教化”、“惩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艺学 蒋存祺 201110348
恶扬善”成为各个艺术领域的职责。所以在作品中,大多以人们道德伦理感情的变化发展过程为描写的中心,描述以理节情、以情制欲的过程,最后达到情理结合上的平衡,达到一种或几种道德行为的完成。我国戏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浓郁的道德色彩,多是描写一个人的某种或几种道德行为的完成,其中有人与人之间善恶双方的斗争,但尤其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道德信念中的痛苦的挣扎过程,最终实现了道德上的完美,从而达到了人生的和谐和满足。
正是由于田汉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热爱,也是由于戏曲题材更适合宣扬某种道德思想,于是戏曲在他的话剧里常常直接入戏,如《名优之死》、《梨园英烈》等等,并且他要借借这些戏曲人物以表现积聚在他内心的道德信念,追求一种道德的完美,最终上升到一种新的境界。1958年,田汉精心创作的《关汉卿》更是堪称绝唱,被普遍认为“是田汉毕生艺术创作中最华彩的乐章,是话剧历史剧的经典”。
戏曲艺术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的这种教化作用确实是很大的。戏曲史上不少剧论家们都曾指出过戏曲对道德感化的巨大力量。戏曲艺术的“风教”作用远远超过枯燥的道德说教,因此,对人民的影响十分深远。田汉对中国戏曲的这种道德教化作用是深信不疑的,他的话剧创作就是这样准确地反映了他的思想。
三、田汉话剧创作中经常借鉴戏曲抒情写意的表现手法。 戏剧家吴祖光说过:“戏曲是一种写意艺术,话剧应当好好向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学习。”话剧以对话与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戏曲的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它不像写实的话剧那样去“形似”地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艺学 蒋存祺 201110348
刻画人物,而是强调对“神似”的追求。尤其是戏曲中浓烈的抒情色彩更能突出人物、制造情境、渲染气氛,使剧中场景充满诗的情调,给观众强烈的情绪感染。在戏曲剧本中,凡是能够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地方,恰恰是剧作家所苦心经营的抒情场面。所以,强烈的抒情性,有助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增强剧情的感染力。以诗、歌、舞的交融去创造抒情氛围,是中国戏曲的独创。田汉将戏曲的这种抒情、写意的手法恰当地引进他的话剧,以求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更为深入地开掘人物的内心情感,他适时、巧妙地运用戏中戏的手法,使戏曲的歌舞中,关汉卿时而坐对残烛吟诗,时而起身拔剑起舞。田汉还在剧中或引用关汉卿作品中的曲调和唱词,或自己撰词,由剧中人物演唱,如第六场中朱廉秀饰窦娥在场上唱:“ 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赦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引起群情昂奋,民心大快。把台下的观众与古代的观众的情感联系起来了。田汉或直接或间接地采用戏曲的唱词和唱腔,大大地加强了话剧的抒情气氛,增强了话剧艺术的表现力。
中国古典戏曲是从歌、诗、词发展变化而来的,它本身就包含着具有极强抒情性的歌、诗、词的成分。但在话剧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话剧更要求情节的充实性和紧凑性,剧作家在处理迅速发展的情节进程时,常常感到抒情场面无处容身,而且,人物内心活动最丰富、内心激情最强烈的时候往往是冲突激烈、情境尖锐的地方,如若牵强地要安排抒情场面,势必会要影响到剧情的推进,使节奏滞缓下来。话剧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寻找在冲突和行动中适合抒发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