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主备教师张宝 审核人 学生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重点、难点)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 知识准备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多少?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空气中的三大气体污染物是什么?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有什么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不同造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拓展延伸】 写出下列不同的原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Fe、Fe2+、Fe3+化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Fe和Na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还有许多相同的原因: Fe、Fe2+、Fe3+元素种类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氧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金刚石和石墨化学基本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二氧化碳 【自主学习】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料、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选择适当的物质、仪器,按照正确的步骤,制取并收集3-4瓶二氧化碳,每瓶都要验满,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_____,若木条________,则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观察或自己操作实验6-4,仔细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或自己操作实验6-5,仔细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或自己操作实验6-6,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①第一朵纸花变_____色,但稀醋酸里有醋酸和水两种物质,由此说明醋酸或水能使石蕊变红色②第二朵纸花_______色,说明水_______________,而使石蕊变红色的是________,③第三朵纸花__________色,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使石蕊变色,④第四朵纸花_______色,说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石蕊变红色,那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为什么加热后纸花又变成紫色?阅读P115的相关分备注 第1页/共6页
析,弄清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质: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还有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很早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什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这个反应有哪些用途? 注意:干冰不是冰,而是________________,可用作制冷剂,用于___________和保存易腐败的食物。类似的还有:铅笔芯不是铅,而是_______________;桶装纯净水不是纯净物,而是__________;水银不是银,而是__________;金刚石不是金属,而是非金属。 2、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有利的一面(即用途)和不利的一面两方面 二氧化碳的用途:①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而二氧化碳可用作温室中的气体肥料②由于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密度又比空气_______,因而常用于灭火(注意,这三个性质缺一不可,并且,前两个属于_______性质,第三个属于_______性质)③化工原料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⑤制造舞台上的烟雾 二氧化碳不利的一面: ①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 ② 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甲烷(CH4)、臭氧(O3)、氟利昂等物质也能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发展?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怎样? 通常条件下,一氧化碳是____色_____味的气体,密度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和还原性(这与碳很相似) ①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一氧化碳具有剧毒,原因是: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结合。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由于碳或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都能产生一氧化碳,所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条重要措施是使燃料充分燃烧,第二要使尾气及时排出或处理后再排放。 煤炉里发生的反应:炉门关闭时,氧气不充分,煤(主要成分是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炉门打开时,底部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到达中部,二氧化碳与炙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到达上部,发生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反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煤炉上方蓝色火焰的来由。 ③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也能夺取氧,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一氧化碳也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分别能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分别为:黑色变红色(包公变关第2页/共6页
公)、红色变黑色(关公变包公)。 要记住三大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和氢气。 【讨论交流】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现有四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 密度 是否溶于水 二氧化碳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O2+2Mg 2MgO+C CO2+C 高 温 2 CO 一氧化碳 能否与水反应 可燃性 氧化性、 还原性 能否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第3页/共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