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2005版
发布时间:2005年4月28日
SP渠道发展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2005》在SP出刊300期的时候正式推出。此报告调查分析了242个中国地区级城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IT市场状况,依靠SP渠道发展研究中心所设立的综合指标,进行了城市IT级别的划分。而且将按照城市的IT发展状况,每年有所调整。
2005版的《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通过对中国城市IT市场发达程度相关指标的考察,综合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市总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量、软件业规模、上网计算机数量等各项指标,考察了城市IT市场发达程度,并通过精细的调查研究、计量研究和案例研究,形成了对中国城市IT环境的现状倾向性、变化趋势和规律性的重要发现――城市分级标准。
2005版的《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除了IT市场环境的综合评价以外,一个重点的衡量指标是IT渠道规模,这反映IT市场繁荣程度最直接的指标。两个地级城市,经济规模可能大小差不多,但是有的城市渠道规模较大、渠道数量众多,IT市场繁荣;而有的城市渠道发展远远落后,市场环境恶劣。IT的发展在中国具有较强的不平衡性。因此,我们对中国的城市进行了IT分级。
这种城市分级,对供应商以及各类型渠道合作伙伴,在市场决策、销售决策中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1、 IT产业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纵深市场。IT产业不断要求企业对最终用户有越来越透彻的了解。目前,大多数IT企业对于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业界情况,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其业务重心转移到地级城市、甚至县级城市。不断深入了解市场,是IT产业发展的要求。
2、 准确定位,取得良好投资回报。IT企业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在市场研究基础上的科学规划,才能进行更好的市场拓展。市场开拓需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才能避免盲目扩展或者坐失良机。此外,各地市场各具特色,有的是制造业中心,有的是金融中心,有点服务业发达,根据特色发展相关IT产业,才能取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3、避免业界的歧义。IT企业在拓展市场时,有关全国城市分级标准有较大的歧义。有的说拓展了3、4级城市,有的说拓展了5、6级城市,往往所拓展的市场是同一个城市。简单清晰标准,避免了主观上的误差。
从区域的角度大致地看,中国城市IT发展从强到弱依次是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从城市分级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沿海都市圈的代表性城市,无疑是当前中国IT最发达的城市,而东部沿海地区的江浙一带及山东、广东,一些地级城市的竞争力也比较强,并且提升速率也相当快。而我国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一些老的重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与沿海三大都市圈比较则IT发展差距日趋拉大。
《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显示:
1、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集中在三个大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华北核心区。第一级是上海、北京、广州,这是全国的IT中心;第二级是深圳、重庆、成都、西安、武汉、沈阳、南京,这是区域IT中心城市。
2、在中国东部地区城市继续保持领先的同时,东北、中部、西部的中心城市IT需求提升的步伐加快,显示出产业转移和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长三角城市的IT发展近两年来提升更快,长三角又以浙江最快,山东半岛地区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珠三角地区的城市IT规模增长放缓,初步表明以浙江城市为代表的内生、市场主导和开放发展的经济模式将对IT业的发展更具潜力;
3、城市IT分级相对较强的城市,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相对较好,尤其东部地区城市,已经形成某种产业集群的环境,这对IT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对IT市场的需求相似,可以形成IT应用的规模发展。规模化的城市产业集群是未来IT市场跨越式增长的重要支持。
概况
2005版的《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突出了SP 多年来在各区域市场建立起来的优势,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及东北各区域的城市,保证了调查的广度与深度。从地域范围来看,本次活动主要针对中国大陆范围内的城市IT状况进行分级,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台湾省不在本次评选范围之内。另外对于中国一些经济及IT欠发达地区,由于评选条件等原因也不在本次调查之列。
《中国城市IT分级报告》涉及城市数量: 242
调研方式:问卷、抽样面访、电话调查、公开信息整理分析
发布时间: 2005年4月
方法
城市IT发展状况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观察中国城市IT的分级,必须对其因果变量进行指标化、数量化,所以SP参考国际城市竞争力的价值体系、集合优势和弓弦模型理论,应用在IT领域,优选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采用2003到2004年度有关城市的标准统计数据和抽样问卷数据,运用主成分等计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核查,以及数学计算,得出有关中国242个地区级城市综合IT状况的得分结果。
系统参照IMD等国际机构的城市综合评价思想,通过以下八个要素评价一个城市的IT发展状况,即IT渠道数量、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市总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量、软件业规模、上网计算机数量等各项指标。评价方法是按照指标、分项、要素、综合四个层次,分层赋权,逐级综合。各层赋权均采用各项专业机构统计数据,调研修正数据,通过分析IT发展上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及其评价能力(可靠性、相关性和全面性)对各指标予以赋权。
根据评价结果,考虑各得分的城市间差异程度,对综合发展要素进行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将其分为若干层级,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IT指数”,进行比较分级,而不是直接对排名进行比较。从而,避免了评价结果的偶然性误差带来的问题,提高了城市IT发展比较的可靠性。
城市分级综合实力考核的评选指标如下:
IT渠道数量
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
全市总人口
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性支出
恩格尔系数
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量
软件业规模
上网计算机总数
互联网用户情况
城市分级排名
按照综合指标“城市IT级别指数”的数值,进行排名:
1、 城市IT级别指数在50以上的,列为1级城市。
2、 城市IT级别指数在10以上的,列为2级城市。
3、 城市IT级别指数在5以上的,列为 3A 级城市。
4、 城市IT级别指数在3以上的,列为3B级城市。
5、 城市IT级别指数在2以上的,列为 4A 级城市。
6、 城市IT级别指数在2以下的,列为4B级城市。
特别说明: 1、SP渠道发展研究中心根据一些调查数据,并进行研究后,确定了内地242个城市的分级。许多地级城市没有上榜,不是说他们在此榜单名之外,IT不够发达,而是没有把他作为研究对象。这是由于部分数据不够完整,难以纳入体系。
2、 数据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不得引用。
数据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SPSP渠道发展研究中心对城市分级的区域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 下图表是各区域城市分级状况的分析: 表1, 全国各级城市区域状况
级别 1 2 3A 3B 4A 4B 总计 东北 0.00% 华北 华东 华南 华中 西北 0.00% 西南 0.00% 6.67% 6.90% 总计 100.00% 100.00% 100.00% 33.33% 33.33% 33.33% 0.00% 14.29% 0.00% 6.78% 14.29% 14.29% 14.29% 14.29% 28.57% 100.00% 16.67% 16.67% 23.33% 23.33% 10.00% 3.33% 12.07% 20.69% 17.24% 8.62% 11.76% 17.65% 14.12% 7.06% 27.59% 6.90% 20.34% 16.95% 23.73% 11.86% 10.17% 10.17% 100.00% 17.65% 20.00% 11.76% 100.00% 100.00% 11.16% 18.60% 16.94% 14.05% 17.36% 11.98% 9.92% 数据来源:SP渠道发展研究中心 2005,04 图1, 全国各级城市区域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