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9:57: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老妇与猫 [英国]多丽丝·莱辛

①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②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宜公寓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夫得肺炎病逝。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因为他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他们总算是提起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她的儿女们生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糕的方式表现出来。

③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同一公寓里的一个小套间去住。她放弃了体面的职业,把对火车和旅行者的热爱也抛到脑后。她房间里总是堆满了鲜艳的旧衣裳,一件样子惹她喜欢而舍不得卖掉的连衣裙啦,一条条串珠形的花边啦,旧皮毛啦,饰带啦等等。

④当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肮脏的角落里发抖时,就把它抱回家中。它是只杂色猫,比起那些毛色柔和、体态优美的良种猫来,蒂贝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但是它很有自立精神,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赫蒂喂它的面包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她对着猫诉说:“你这个讨人嫌的老畜生,你这只老脏猫,谁也不要你,是吧,蒂贝,谁也不要你。你只不过是只没主的野猫,一只偷嘴的老猫,嗨,蒂贝,蒂贝,蒂贝。”

⑤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定,赫蒂也和别人一样得把猫杀掉。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又一次在一间屋子里安下了家。她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

⑥选举在即,这条街上穷人无家可归的状况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的象征。街的一半是改建过的精美雅致的住宅,里面都是大把花钱的人,而另一半则是快要完蛋的房子,住着像赫蒂这样的人。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她和那所房子里的其余四个老太太应该搬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

⑦这时的蒂贝看上去像在雨水和泥泞中缠结成一团的旧毛线,由于在一场恶斗中撕裂了一条肌肉,它的一只眼睛永远半闭着。腹部一侧有一片地方一根毛也没有,上面有块厚厚的伤疤。她想好了主意,她和蒂贝一起蜷缩着,坐在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⑧天气变得很冷,圣诞节来了又去了。她看见施工人员的卡车停在了楼外,两个人往下卸他们的工具。到了第二天,赫蒂和她的猫、她那堆满衣服的童车以及她的两条毯子早已无影无踪了。大

高三语文答案 第5页(共10页)

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她就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⑨在童车上堆着的大堆衣物下窝了一路的蒂贝跳下车来蹿出房间消失在荒草堆里,捕捉野物充当晚饭去了。它吃饱后高高兴兴地回来了,看来还挺愿意被赫蒂用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抱在怀里。她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其实她是病了。

⑩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头一天她脑子还挺清楚,但是今天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大声笑着。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她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

?蒂贝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了具有欺骗性红晕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让它去安睡了”。 (有删节)

13.简要概括小说中“老妇人”的形象特点。(4分)

善良、顽强、能干、追求独立自由、爱(体谅)子女。(每点1分,4点即满分,共4分) 14.文章画线句表达了老妇人赫蒂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对爱孩子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抱怨。(每点2分,共4分) 15.小说花了许多笔墨写“猫”,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6分)

猫是老妇人不断搬家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二者对举来写,叙事视角富有变化;猫与老妇人相依为命,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效果。(每点2分,共6分) 16.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使小说情节完整;借猫的悲剧,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情的讽刺与批判;叙述语言克制,蕴含了强烈的感情。(每点2分,3点即满分,共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楼宇烈

①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不一定只靠孔子学院,其实交流的途径还有很多,交流的内容也很丰富。说到“软”实力,软在我们理不直气不壮,我们总是去迎合别国的口味。传播中国的文

高三语文答案 第6页(共10页)

化,就应该以我国文化为主。每年都有交流团出国,但许多人的指导思想是要迎合别国,而别国却恰恰不需要迎合。来中国交流的外国人是来看我们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以借鉴学习。有一些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许多东西都是模仿、抄袭,没有自己独创、独立性的东西。也有一些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存在模糊、片面的理解,有的人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研究科学史的学者就曾说过:“中医阴阳五行的那套说法,打死我也不会认同的。”我们给外国人讲阴阳五行,有的一下子就接受了;给中国人讲,国人反而听不懂。我们还有什么地道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了呢?有人说我们的国乐走出国门了,但现在中国的乐律其实绝大部分都变成了西洋的乐律了,我们其实没有把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东西传到国外。

②经济全球化后,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了,古代流行的东西可能要过几十年、几百年才能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现在只要几秒钟全世界就都传遍了。文化会不会趋同呢?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为追求时髦,把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抛弃掉了。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不能把根丢掉。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我们存在很多思想误区,例如,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尽办法要把它变成全民文化。我觉得越是这种文化就越是小众的,把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绝如缕就可以了,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不是一下子把它变成大众都热热闹闹搞的东西。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这是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这样它才能保留今人要借鉴的东西。

③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除了艺术之外,还有中医。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国外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比国内的要多,其中很多人是从国内出去的,也有外国当地的。中医现在在世界上除了中药没有被完全认同外,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心理治疗都被普遍接受。有一个自然医学派,其理论都出自中医,它七条总的原则跟中医是一样的,比如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治病要找原因,不能只找它表现的症状;医生不应该只是开药的,而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生活的老师。有一次,我在中医会上提出,重要的不是强调中医的“技”,而是强调它的“道”,要传播中医文化,而不是只偏重中医治疗。

④中国其实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在文化传播的时候只是从“艺”和“术”的层次出发,没有从“道”的文化层次去全面考虑。中医文化里面也不要只是宣传怎样治病,而是要让人不得病,中医文化的核心是养生文化。中国文化里的儒、佛、道、医、武都有养生文化,中医的养生文化应该是融会贯通这五家文化的产物。得了病去治好,还是不得病好呢?当然是不得病好,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7.结合第①段,简要概括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哪些问题。(6分)

交流途径单一,交流内容不丰富;缺少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软实力)理解不清。(每点2分,共6分) 18.简要归纳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首先指出信息全球化后现实中存在的抛弃传统文化的现象(问题);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认识、

高三语文答案 第7页(共10页)

部分接受传统文化);最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论述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每点2分,共6分) 19.文章③④两段以中医文化传播为例,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6分) 以中医在世界的影响大,说明我国文化软实力强;以中医传播为例,说明我国在文化传播时有偏差。(只重“艺”“术”不重“道”。)(每点3分,共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参考译文】

它(古诗)诗体的源头从《国风》来。陆机所摹仿的十二首。文辞温和而艳丽,情意悲哀而深远,使人心惊体颤,可以说近乎一字千金!此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然多哀伤怨恨,很是杂滥。过去怀疑是建安中曹、王所作,“客从远方来”,“桔柚垂华实”,也是惊采绝艳了。作者和时代都隐没灭绝,但清新的音调特别深远,可悲啊!

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节选自钟嵘《诗品·古诗》)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每处1分,共4分) 22.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 ▲ 、 ▲ 。(2分) 曹植、王粲(每空1分。共2分)

23.这段材料中,钟嵘是从哪些方面来品评古诗的?请简要概括。(4分) 起源、风格(语言)、情意(意境)、感染力(效果)。(每点1分,共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C ......

(A项张飞大吼吓退曹军后,砍断桥梁。因示怯曹军,使曹军再度追击。C项应是误传口信说二佬选择了碾坊)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大吼三声,吓死了曹将夏侯杰。随后,又砍断桥梁,曹军无法追击而被迫撤军。

高三语文答案 第8页(共10页)

2018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fvlr8lurp5nd0e7n2yj9vfqx3d4pq015z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