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局解提纲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5:15: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肱骨不同部位的骨折会损伤什么神经和损伤后的表现?

肱骨外科颈腋N,三角肌萎缩而导致肩外展无力和三角肌表面一小块皮肤丧失感觉。 肱骨中1/3段桡N,垂腕;“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最明显。

肱骨内上髁尺N,爪形手;感觉障碍以手内侧缘为主,尤其是小鱼际和小指感觉丧失。

鸣谢:钱伟强、马珺骅、徐鹏程、李威利

下肢

1、下肢的体表标志有哪些?(P102)

答:主要骨性标志有:髂前上棘、髂嵴、髂结节、髂后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髌骨、髌韧带、股骨内、外侧髁、股骨内上髁和外上髁、收肌结节、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胫骨粗隆、腓骨前缘、腓骨头、外踝、内踝、跟腱、跟结节、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等。

2、皮肤切口如何选择?切翻皮肤时注意不能损伤浅静脉。(P115)

答:沿下肢内侧作一纵向切口,即从大腿上方内侧开始,沿大腿内侧向下经膝部内侧、小腿内侧、内踝后方至足跟。然后沿足的内侧缘向前至踇指的内侧缘,再沿每个趾的两侧作切口,然后由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作一斜行切口,最后在膝部和踝部各作一条环形切口。上述切口均宜浅切。

3.下肢肌肉肌肉分布规律:按关节对抗分布。

重点观察的肌间结构: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股三角,股鞘、股环、股管,收肌管,臀大肌下间隙,梨状肌上下孔,股后间隙,腘窝,小腿后间隙,踝管。

4.切翻臀大肌:先分清楚臀大肌的内下缘,将臀大肌的内下部抬起,并与深层的组织分离,然后慢慢的由下而上切断臀大肌的起点(注意不可损坏骶结节韧带),把臀大肌翻向外下方。 小腿三头肌的切翻:切断腓肠肌的内侧头,将腓肠肌向外侧翻开,切开比目鱼肌的起始点一部分并将它向外翻开,露出小腿后间隙,剥去覆盖在小腿后区深层肌表面的小腿后区深筋膜深层。

5、肌间的血管神经如何走行?

(1)隐静脉裂孔在股三角部,阔筋膜形成以卵圆窝称隐静脉裂孔,其表面覆盖一层有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或外筛板。

(2)肌腔隙(名词解释):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和股N,其与腹后筋膜下腔连通。

(3)血管腔隙(名词解释):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界为髂耻弓,内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包括股A.V.、股管),其与腹膜后间隙连通。 (4)简述股三角的位置、围成、内容及交通。 答:①位置 股前区上1/3; ②围成 上 界 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 缝匠肌内侧缘 内侧界 长收肌内侧缘 前 壁 阔筋膜

后 壁 从外到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③内容 从外到内为股N、股A、股V、股管 ④交通 上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下 收肌管 ⑤应用 股A.V穿刺插管

(5)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包绕股A.V而成,漏斗状,长3-4cm。 2条纵向纤维隔将其分为3部分,分别是股A(外)、股V(中)、股管(内)。

(6)股管(名词解释):是一个漏斗状间隙,前壁为腹股沟韧带,后壁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为腔隙韧带、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V内侧的纤维隔。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上经股环通腹腔,下为盲管。

(7)股环:为股管上口,呈卵圆形,前为腹股沟韧带,后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为股V内侧的纤维隔。形成股疝时易发生绞窄,女性多见。异常的闭孔A从上方经过。

(8)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前内侧,前壁为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馆内从前到后有隐N、股A、股V以及淋巴管。上口接股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向下通腘窝。

(9)梨状肌下孔(名词解释):梨状肌经坐骨大孔时,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前者,自外到内依次有臀上N、臀上A和臀上V,后者自外到

内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静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穿过。(排列不要求)

(10)踝管(名词解释):位于内踝下方,由屈肌支持带、内踝和跟骨共同构成。管内从前到后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A.V.、胫N.、拇长屈肌腱。小腿或足底感染时可经踝管相互蔓延,外伤、出血或脓肿挤压胫N会引起踝管综合症。

(11)股外侧皮神经来源于C2~3神经根,股内侧皮神经来源于股N.,隐神经来源于股N.,腓浅神经来源于坐骨N.,腓肠外侧皮神经来源于腓N.,腓肠内侧皮神经来源于胫N.。 (12)腘窝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半膜肌,下外侧壁和下内侧壁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在腘窝中线上的血管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胫N.、腘V.和腘A.。腘窝向上通收肌管和股后间隙、下通小腿后间隙。

(13)大隐静脉位于内踝的前方、股骨内侧踝的后内方。 隐神经与在小腿内侧与大隐静脉伴行,腓肠神经在小腿中、下与小隐静脉伴行。

(14)臀大肌下间隙内有臀上血管和神经、臀下血管和神经、坐骨神经、阴部内动脉、阴部神经。它向深部经梨状肌下孔、上孔通盆腔,向前下方通髋关节,向下通股后间隙,向内下方经坐骨小孔通坐骨直肠窝。

6、下肢浅静脉的名称、位置和注入部位,大隐静脉的属支是什么?

(1)足背静脉弓dorsal venous arch of foot:趾背静脉向后行至足背,互相吻合形成足背静脉弓,其内侧端移行为大隐静脉,外侧端移行为小隐静脉。

(2)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全身最粗大最长的浅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膝关节后内侧、大腿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下方约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大隐静脉五个属支:腹壁浅V、旋髂浅V、阴部外V、股内侧浅V、股外侧浅V.。大隐静脉与临床:静脉穿刺、静脉切开——内踝前,大隐V曲张,剥脱术——注意保护隐神经,高位结扎——处理属支。

(3)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正中线上行,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

7.股骨下段骨折、腓骨颈骨折会损伤什么结构? 股骨下段骨折可能损伤股静脉、股深动脉等;

腓骨颈骨折可能损伤腓总神经,足不能背屈(垂足),小腿外侧、足背感觉消失。 8.下肢的肌间结构有哪些,它们的围成、内容和交通如何? 见书P109到P112

鸣谢:宋旭军、刘锦、董彬彬、花开尧

颅面部:

1.额顶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的如何分布?有何临床意义?

答: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纵向行走的纤维束,连接皮肤及深层的帽状腱膜,并将此层分隔成无数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管和神经。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由基底向颅顶行走。根据其位置可分为前组、外侧组和后组。前组位于额部,从框上缘向上行,偏内侧的是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偏外侧的为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外侧组从耳的前、后向上行。位于耳前的较粗大,它们是从腮腺上缘穿出的耳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位于耳后的是耳后动、静脉及枕小神经。后组在枕部上行,为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这一层如有炎症,则不易蔓延扩散,炎性渗出物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的疼痛。小格内的血管壁往往和纤维束愈着,外伤后血管不易收缩而出血较多,常需缝合或压迫止血。(P48) 2.头皮的概念?

答: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3层结构称为头皮。 3.面浅筋膜的结构内容及特点?

答:浅筋膜内有丰富的血管,一组是行走于口、鼻外侧和眼裂内侧的面动脉、面静脉。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交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内的翼静脉丛

搜索更多关于: 局解提纲整理 的文档
局解提纲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fy3g384qq8ojis8frb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