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Co
&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
2H2°3
2HJ +Qf
.S+QU
SQ
NaQH+HCI=NaCI+IQ
.2AI+6HCI=2AICI 3+3H2 T
【答案】D
通电
【解析】A 2HQ '
2H2T +QT,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 S+Q:
点燃
SQ,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属于复分解反应,
C NaQH+HCI=NaCI+2Q,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故选项错误。
D 2AI+6HCI=2AICI 3+3H T,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 CaCQ 【答案】B
B . SiQ2 C . AI2Q3 D. CuFeS
【解析】A、该矿石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含有 B该矿石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故可能含 C该矿石中不含铝元素,不可能含有
CaCQ,故A错;
SiQ2,故B正确;
AI2Q3,故C错误;
D该矿石中不含有铁元素、铜元素,不可能含有 CuFeS,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 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
D. 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答案】A
【解析】A、铜不能与醋酸反应,不能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 的。
B、 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达到预期 目的。 C、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自制汽水,故选项“家庭小实验” 能达到预期目的。
D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 水的目的,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 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B. 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C.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 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答案】 D
【解析】A、乙醇汽油含有乙醇,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所以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 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 A说法正确;
B电动机车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所以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
B说法正确; )
C、可燃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故C说法正确;
D含磷洗污水排入自然界水体中容易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 法错误。 故选: D。
D说
12. 汉黄苓素(C6H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苓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
特作用。下列有关汉 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汉黄苓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汉黄苓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 5
C. 汉黄苓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汉黄苓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答案】 D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苓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 故正确;
C. 汉黄苓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汉黄苓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
汉黄苓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X 16):( 16X 5) =12 : 5,
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苓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o
13. 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o—氢原子
?氧原子 ?氮JS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 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减小 D.
【答案】C
)
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3 : 4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
N2Q+2im
N2Q>、乙是N2H4、丙是Nb、丁是HzO,该化学方程式为:
3Nb+4HzQ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
点懺
A正确; B正确;
C错误;
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故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故选:Co
3: 4,故D正确。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A B C D 【答案】D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 CQ气体
向盛有红棕色NQ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向HQ溶液中加入少量 MnQ粉末
)
实验现象 小木条变成黑色 溶液变成红色 红棕色消失 产生大量气体
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不能说明CQ与水反应 碳与NQ发生化学反应 MnQ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纸张等中 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 CQ气体,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色,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C向盛有红棕色 NO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 色素,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D向H2O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粉末,产生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说明 催化剂,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故选:Do
Mn◎是该反应的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X为HzCQ, Y为QH2Q)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转化1
CO:
X
?转化2
图_
C6
转化
丄
[
A.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A、图一中转化1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造成的,故错误;
CQ+H2Q=HCQ ;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
B图二中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故正确。 故选:Ao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解释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Fe+CuS FeSQ+Cu 使用方便,字迹清晰
选项
现象或事实 用洗涤剂洗去油污
A B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熬胆矶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C D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答C 案】
【解A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故选项说法错误。
析】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熬胆矶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