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Co
17. NSR技术通过BaO和Ba ( NO) 2的相互转化实现 NO (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 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 NO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 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 (NO) 2属于硝酸盐 B. CO、甲烷(CH4) 、臭氧(O)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 该技术实现了由 NO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宇卒件
D. 还原时发生反应:
5CO+Ba( NO) 2 ---- ----- ------- N2+BaO+5CO其中 N C 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
前后均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 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 ( NO) 2属于硝酸盐,正确; B CQ、甲烷(CH4)、臭氧(Q)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 C该技术实现了由 NQ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D发生还原反应时,钡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改变,错误; 故选:Do
18. 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 M
落解度弓 別4020 0
温度匕
Si
A. 物质M是硝酸钾 B.
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
C. 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tiC时150g水中加入60gM全部溶解,蒸发50g水后,没有固体析出,在 t2C时降温会析出晶 体,说明M是硝酸钾,正确;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 ,正确;
1
100g+60g
60^
C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0g4-60g
- ■■■■:■:.,③的
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o
19. 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 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 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B. 11?1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 t 2?t 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 tl?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B
【解析】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该选项 说法正确;
B ti?1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应物的量较多,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量减少,反应速率 应该是减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试管外璧发烫,说明反应放热,因此 说法正确。 故选:Bo
ti?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该选项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条件已略去)。 F列选项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甲—?乙 ------ ?丙——? T
物质选项
A B C
甲 C Na?C(O Ca (OH 2 HSC4
乙 CO NaOH CaCO H2
丙 CO NaCl CO Fe
丁 CaCO CuCla HCO Fe3。
D
【答案】D
【解析】A、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一氧化碳,丁是碳酸钙,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错误; B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丙是氯化钠,则不能生成氯化铜,错误;
C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碳酸钙,丁是碳酸,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D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各物质能实现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D。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1. ( 8分)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 食品包装中充 Na以防腐,是由于 N2 ________________ 。
②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 _______ (填“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 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能参与许多反应。
① 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________ 、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② 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 ____________ 。 (3)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某食品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
XX饼干 配耙 水麦粉、白砂楸 花生 油、鲜鸡蛋、乳粉、倉品添加 剂(碳酸氢氨、礦酸氢钠人 碳馥钙. 保质崩:&个月 贮存方法:请置于阴凉干燥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饼干配料中,富含油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饼干要置于阴凉干燥处, 从变化的角度看,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加快”或“减慢”)氧化的速度。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农业上碳酸氢铵可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但不能跟碱性物质混用,原因是 _____
【答案】(1 [①化学性质稳定
(2) ①氧气 ②钠离子与氯离子 (3) ①花生油 减慢 ②氮
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Na以防腐;
【解析】(1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食品包装中充
②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 ①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②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盐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即 NaCI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钠离子与氯离子。
(3) ①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温度较低时氧化反应的速度慢;
②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 降低。
NaCI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22. ( 8分)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I .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 新时代。
(1) 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 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 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①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 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要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现有两种制 造金刚石的方法,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二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 (CH)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 (写字母序号)。 A. —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B. 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
D.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③ 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 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 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贝壳灰的 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a] 1UEL
曰
【答案】I .( 1) SQ2+2C (2) 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② B
③ 2NaOH+SiA N&SiOs+HO
Si+2C0f
n. KOH
【解析】I .( 1)单质硅是由石英(Si0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
-D-
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数相等。
SQ2+2CSi+2COf。
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 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
② A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 和石墨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③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 NaSiOs+fQ
n.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因此这种溶液能
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
KOH
23. ( 9分)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 成分有CaC@ Mg (OH 2、FezQ,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
① “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建议每次剂量/g
NaHCO 0.5
Mg ( OH 2
0.3
服用Mg (OH 2的药效比服用 NaHCO“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