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其中第 ________ 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CaCb、NaCl、CaCO Ba ( OH 2、H2SQ、NaCl KCl、Na^SQ、NaCl
(4) 在CuO和 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 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 Fe2Q+6HCI—2FeCI 3+3H2O
(2) 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3) 1、2 (4)
铜 硫酸亚铁
【解析】(1)①“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Q+6HCI— 2FeCl3+3HO。
(2) 服用Mg (OH 2的药效比服用NaHCO“强”的原因是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3) 其中第1、2组结果肯定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可能存在于溶液中,氢氧化钡和硫酸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即氢氧化钡和硫酸不能共存。
(4)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 铁和铜,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说明硫酸铜已经和铁完全反应,不溶物 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的铜,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24. ( 9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N2、“、CO CQ和H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分滝漏斗 b
匸 三
@2
(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H2O和
CO的转化,化学方
(2) 步骤I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
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从混合气体 H2、N2、CQ中分离出CQ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分 另U是 _____ 、 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氢钠杂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硫酸厂尾气中的 SQ制备无水NazSQ,达
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 NQCQ)吸收
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 2所示。
① 吸收初期(图3中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不断通入SQ,最终产物是 ___________ 。
【答案】(1) CQ
Cu
(2) CQ+hQ 仝 CQ+H (3) (4) 加热
(5) ① 2N^2CO+SQ+HQ=2NaHCONa2SQ ②NaHSQ
【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HQ和CQ。
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2) 步骤I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实现了 CQ的转化,化学方程式为 CQ+Q \\ CQ+\。 (3)
出CQ,需要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将
要从混合气体 H2、N2、CQ中分离CQ吸收掉,使用的药品是氢氧化 钠
溶液,然后将二氧化碳释放出,使用的是稀硫酸,故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氢氧化钠溶 液、稀硫酸。
(4) 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故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氢钠杂质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5) ①吸收初期是碳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aCO+SQ+HQ=2NaHGON^2SQ。 ②不断通入SO,最终产物是亚硫酸氢钠。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 ( 8分)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 图所示:
稀硫酸、加熱通氧气
@1
(1) 操作a为 ____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__________ 、玻璃棒。 (2) 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①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 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液。
(3) 如图2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 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 收集气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 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字母序号)。
② 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 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一种解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 _______ 过滤、干燥。
(5) 下列测定稀硫酸 pH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写字母序号)。 A. 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 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 D.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 pH试纸上 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 pH
________ 溶
【答案】(1)过滤漏斗
(2)①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②3%- 5%的碳酸氢钠 (3) ① bcda
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4) 降温结晶 (5) C
【解析】(1)操作a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 棒。 (2) 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3)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从长颈漏斗 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
②要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 到集气瓶中。
(4) 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干燥。 (5)
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
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用玻璃pH试纸上,故填:Co
26. (10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
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 液的红色褪去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 :可能是氢氧化镁与 Na或Q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____________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________________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 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观察现象 【拓展延伸】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__________ 假设2成立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3)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