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越要迎难而上,做到不斥责、不歧视、不鄙弃,在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等方面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荣誉面前不昏脑,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有坚定的信心,任何学生都会进步,都会成长。
要简化生活。教育是沉潜的事业,容不得轻浮暴躁、急功近利。教师生活虽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但不能受身份地位、功名利禄、物质财富等人生附加物滋扰。“养心去尘缘”,教师要静以养心,做到身心表里纤尘不染,不要为那些无所谓的附加物平添烦恼,平添系累。教师职业就是最富有的职业,当学生将你放在心目中最尊敬的位置,当他们走向社会各行各业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这些都是教师的成就。还有什么财富比这更珍贵的呢?教师纯粹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最富有的人还企望什么、贪图什么呢?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教师生活要简化、简朴些。正如西方哲学家如伊壁鸠鲁强调的:人要过得简朴一点、简单一点,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教师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沉溺物质利益的追求和频繁的觥筹交错。少点勾心斗角,少点争名夺利,少点物欲系累,不是更好吗?俗话说“无官一身轻”,“无欲一身爽”。自然的生命最好回归自然本身,生命中最宝贵的享受便是无私、无欲的情感交流。这种享受,唯在师生之间可以感受到。
教师生活简化了,便有足够的时间、愉悦的心情广博读书,钻研学问。诚如古人所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是清
心寡欲、至乐之事,只有抛弃私心杂念,物欲系累,才能至乐。读书至乐,在于习承嘉言懿行,形成高风亮节,成就君子之范,砥砺谦恭人格,以此开阔情怀,敞亮心眼,滋润心灵,塑造灵魂,“书卷多情似敌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对一般人来说,读书是一种闲情逸致,获得一种优雅曼妙的轻松;能清心寡欲,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书,便能意志丰盈,精神饱满,踌躇满志,产生一种天然的自在和向往。对教师来说,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成长,还是一种专业成长。“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都是说明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板凳须坐十年冷”,如果教师满眼声色犬马,满脑功名利禄,哪来时间下得“十年功”,坐却“十年冷”。反之,教师如能视声色犬马、功名利禄为浮云,读书便自然来劲,实践也自然深入,自然也懂得“物有甘苦,尝之有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的道德,在实践中“尝识”,在探索中“履知”,如此坚持不懈,把广博读书、钻研学问与躬身实践、深入探索结合起来,就能获得真体验、真情感、真学问、真涵养、真品格,成就思想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创造的力量,品格的力量,产生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这一切,均非利欲熏心者所能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师生活贵在淡泊,贵在宁静。不要与人比官阶、比富有、比享受,教师要比也要比读书、比学问、比贡献、比精神、比境界、比未来的美景。放眼未来,桃李遍天下,
芬芳飘万家,这要比那些腰缠万贯、身价连城的人富贵得多,荣耀得多。
三、教师品格的彰显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说得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把“传道”理解成“传授知识”。知识只是教育的一个切入口,知识的背后是文化、是思想、是精神、是境界。教育,教而育之,育而化之,使人不但变得聪明、有智慧,而且变得有情感、有道德,有理想、有精神、有灵魂。由此看来,教师品格的彰显,重在彰显坚定的信仰,彰显无私的大爱,彰显成熟的理性。
彰显坚定的信仰。就是坚定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信”不只指要有诚信,还指要有信仰。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命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而教育的目的,不止促进生命成长,发展人类生活,还要“拿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确立理想志向、坚定人生信仰。正因如此,于漪强调:要让我们的学生心中充满光明,充满美好的希望。她说:“为人师表,首要的是自己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偷到人间,使人间有了光明,正因为他心中渴望着光明。今天,要把年轻的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革命接班人,做教师的心中就要揣着一团火。”共产主义旗帜就是信仰,就是光明,就是希望。教师心中要揣着一团火,就是心中要揣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从
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信仰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教育就没有宗旨,没有目标。
彰显无私的大爱。爱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师的本能。所以有人说,学校可以无大楼、无大师,但不可无大爱。教育是“大爱无言”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简单的职业要求,而是崇高品格、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像斯霞、霍懋征、孙维刚、殷雪梅、方永刚、孟二冬、覃申媛、于漪、王思明、李吉林、刘让贤、张丽莉那样,使学生在痛苦的时候感到幸福,在失望的时候看到希望,在成功的时候看到继续前进的动力。这种爱,会使学生生发激励自我永远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力量,懂得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奋斗,怎样去做人,怎样迈向未来。
大爱无痕,大爱无涯。懂得爱的教师自然会经常思考:我们的工作,决定一个时代;我们的事业,决定人类未来。通过我们的爱,我们要让后代懂得什么?归根结底是要让后代懂得:由于自己的爱,会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彰显成熟的理性。与其他领域、其他行业相比,教育更需要理性,教师更需要理性。有成熟理性的教师才能依法执教,因人而教,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学生的自由成长,确保学生的一生发展,确保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尊重学生的天性、灵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才能不以“应试”绑架学生,不以葬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去换取成绩和升学率。
尤其是面对当今极为浮躁的社会,教师更不能为了“鸡虫之争”失去理智与信仰,而应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正确态度,冷静观察,深入思考,泰然处之,不受世俗、利欲、名誉、得失干扰,集中精力,搞好工作,执着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念,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教师在学生面前,更应心如静水,充分体现无私、无欲、无求的师范和气度。并教育学生,凡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坚持一点,头脑就会更加清醒,心绪就会更加平和,经验就会逐渐丰富,能力就会逐渐提升,问题就会一个个被解决,人生的苦恼和烦闷也就会随风飘散,迎来的将是乐趣无穷。理性产生德行和智慧,有理性的教师会培养出有德行和有智慧的学生。
有信仰、有大爱、有理性的教师肯定是有天地情怀和日月精神的教师,有天地情怀和日月精神的教师肯定是学生爱戴、社会尊敬、人民满意的教师。尽管教师的生活简朴一些,清贫一些,但教师的精神世界要比其他人丰富得多,富有得多。世界会因他们的天地情怀和日月精神更美好,更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