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又叫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指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又叫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同一语音系统。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语调: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句调的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三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成为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包括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表意文字包括语素文字、表词文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部件。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画。
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
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按能否独立成字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可分为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按部件切分出的先后可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就是供给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笔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汉字的标准化对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剩余法;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扩展法。)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可以分为专名和熟语两类。其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可分为两类:简称和数词略语。简称:和全称相对,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数词略语:就是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素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构成。)
词根: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 词缀:指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单纯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分为联绵词、叠音词、音译外
来词。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包括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的三种构词方式:a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b重叠式、c附加式(前加式和后加式)。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 广义的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1.概括性: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事物或现象的个别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2.模糊性: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它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但是词义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相对而言的。
3.民族性: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可以不同。词义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理性意义上,也表现在附加色彩上。
词义的构成:理性义和色彩义。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主要意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其作用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定一个范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