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被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作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召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会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的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超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
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规格,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他的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集团瓦解崩溃,最后他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定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丞相,作为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呢!我之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里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这样的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唯恐别人不相信我的缘故。
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我的封地武平去,这实在是不行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千的啊。先前,朝廷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万分安全方面着想。
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退还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两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廷,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