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梳理教学内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7:43: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资料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

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

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 化 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了解即可】

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

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直接能源物质】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

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三、能量来源:

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动物——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

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线粒体结构: 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三、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 + 6H2O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四、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或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五、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精品文档

发生反应 产物 丙酮酸、[H]、释放葡萄糖 2丙酮酸+[H]+ 少量能量 少量能量,第一阶段 形成少量基质 ATP 酶 线粒体 2丙酮酸+6H2O 6CO2+[H]+少量能CO2、[H]、释放少量第二阶段 能量,形成少量ATP 基质 量 线粒体 生成H2O、释放大量第三阶段 [H] + O2 H2O +大量能量 能量,形成大量ATP 内膜 细胞质 学习资料

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不 场所 同 点 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内膜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葡萄糖分解不彻底,和H2O 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释放大量能量用,形成大量释放少量能量,形成ATP 少量ATP 七、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

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八、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不能完全无氧,那样无氧呼吸会增强),

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色素

类胡萝卜素

精品文档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 (橙黄色)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黄色)

学习资料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

①、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

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②、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③、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

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④、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

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⑤、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⑥、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

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

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

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为了降低呼吸作用)。

精品文档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梳理教学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g98d9hwbw0mq5e7eayt5nd0e7n2rf017e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