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子 剪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摩擦我们通常写字时也能握住手中的笔 B.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行驶中的人的惯性 D.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7.下列四个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内能不变
B.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使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C.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8.如图是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没入水中浮力的图示.当他缓慢地提着弹簧测力计将铁块下表面由位置A移至水面B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不变后变大
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灯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大 B.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甲球的密度为ρ甲,乙球的密度为ρ乙,丙球的密度为ρ丙.分别静止在不同的液体中,三个小球的体积关系是,V甲>V乙=V丙.A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A,B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B,C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C,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则( )
A.G甲=G乙>G丙 B.G甲>G乙>G丙 二、填空题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11.人以0.5m/s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变大/不 变/变小),经过2s像向平面镜走近 m.
12.我国五代隐形战机﹣歼20已研制并试飞成功,速度可达声速的2.35倍.若以680m/s的速度飞行,10秒内可飞行 m;飞行时,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13.如图所示是某人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应该佩戴 透镜进行矫正,此透镜对光有 作用.
14.如图所示,A、B是两个上端开口的容器,它们构成的是一个 ;当用一个管子沿B容器口吹气时,A容器中的液面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5.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是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10cm,阻力臂长为2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800N的力,小明至少用 N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
16.如图甲的装置是探究 .图乙的探究实验说明 .
三、计算题(17题4分,18题6分,共10分)
17.在底面积为6×10﹣3m2,重为4N的玻璃杯装有0.62kg的水,水面高度为0.1m.(g取10N/kg)求: (1)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2)杯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1标有“100Ω,2A”字样.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0.4A和1.2A.求: (1)R1消耗的电功率. (2)电阻R2的阻值.
(3)通电1min,电阻R2产生的热量.
四、综合题(共28分) 19.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小球静止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根据图丙重通电螺线管的S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极. 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图中点燃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白纸板上将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2)再点燃一个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蜡烛B刚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 (3)以上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 .
21.小明家的老式电暖气坏了,他上查到了这种型号电暖气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管(发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能直立使用.
(1)他想,导热油的热容比水的大还是小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导热油和水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像,如图1所示.
a.根据图象,从开始加热到第4min时,导热油吸收的热量 水吸收的热量. b.要使导热油、水升高相同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更长.
(2)电加热管应安装在电暖器 (选填“上”或“下”)部,所以只能直立使用.
22.生鸡蛋放入水中下沉,鸡蛋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来做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处,观察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天平横梁平衡;把鸡蛋放入天平左盘,正确操作后,天平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按图丙所示方法正确测出鸡蛋体积,则鸡蛋的密度为 g/cm3.
(2)按此实验过程测量值 鸡蛋的实际密
度.
23.如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 1 2 3
较缓 较陡 最陡
10 10 10
0.1 0.3 0.5
5.0 6.7 8.4
1 1 1
45% 60%
(1)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 J.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
24.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选用规格相同标有0.2A的小灯若干个.该同学电路连接正确,他先把甲灯接入电路,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6伏,电流表示数为0安,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小灯始终不亮.然后他把甲灯换成乙灯重新实验,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0伏,电流表示数为0.3安,再次移动滑片P,小灯也始终不亮.则电源电压为 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欧,前者实验故障是 .他再换成丙灯接入电路,重新进行实验,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瓦.
25.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内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体积为1dm3的长方体物块,物块与容器底部不接触.逐渐向容器中倒水(水始终未溢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容器中水深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在A点对应的深度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容器中水的重力.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 状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玻璃窗上出现水珠 C.夏天,湿衣服晾干
D.冬天,公园里的雪雕逐渐变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菁优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结合选项中物态的变化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深秋,清晨玻璃窗上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现象,故B正确; C、夏天,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公园里的雪雕逐渐变小,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判断某些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2.如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
A. B.
平面镜成像 小孔成像
C. D.
放大镜成像 水面上的倒影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菁优
【专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成实像的情况有: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都是成的实像; (2)成虚像的情况有: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A、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