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图可知,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3.下列的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一支圆珠笔的质量约为500g C.一张A4打印纸的厚度约为1mm D.人正常走路时的一步的长度约为0.7m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菁优
【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
B、一块橡皮的质量在10g左右,一支圆珠笔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头发丝的直径在70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μm=0.07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一块地板砖的边长在80cm左右,成年人的步幅比80cm略小一些,在7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4.下列四种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电冰箱使用三孔插座 B.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零线上
C.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救人 D.使用验电笔时,手切不可接触前端金属部分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测电笔的使用.菁优 【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原则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冰箱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若电冰箱内部火线绝缘皮破损或失去绝缘性能,致使火线与外壳接通,外壳就带电,人体接触外壳等于接触火线,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如果把外壳通过导线接地,即使外壳带了电,电流也会从接地导线流走,人体接触外壳就没有危险,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故A错;
B、接灯时,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如果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火线直接接在灯泡时,虽然断开开关,但是火线和灯泡相连,触及灯泡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符合题意,故B正确;
C、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会使救人者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故C错;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不可接触前端金属部分(笔尖),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原则、测电笔的使用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观察、多分析,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5.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镊子
钳子
C. D.
起子 剪子 【考点】杠杆的分类.菁优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摩擦我们通常写字时也能握住手中的笔 B.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行驶中的人的惯性
D.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菁优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A、平时能够握住东西,靠手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给物体一个力,会受到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C、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无法; D、物体下落过程,重力势能减小.
【解答】解:A、没有摩擦我们将无法握住笔写字,故A说法错误;
B、手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手给桌子一个力,同时受到了桌子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说法正确;
C、驾驶员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故C说法错误; D、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惯性的知识及能量的转化情况,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能够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7.下列四个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内能不变
B.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使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C.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蒸发及其现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菁优 【专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蒸发可以吸收热量.
【解答】解:A、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错误. B、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水蒸气对外做功,使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B错误; C、冷天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人体身上的汗液蒸发吸热,而不是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8.如图是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没入水中浮力的图示.当他缓慢地提着弹簧测力计将铁块下表面由位置A移至水面B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不变后变大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菁优 【专题】应用题;浮力.
【分析】对铁块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浮力公式分析,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在从A至B的过程中,铁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弹簧秤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
由平衡条件得:G=F浮+F,弹簧秤的拉力F=G﹣F浮, ∵铁块受的浮力F浮=ρgV排, ∴F=G﹣ρgV排,
铁块的重力G、水的密度ρ及g不变,所以当他缓慢地将铁块由位置A拉至位置B(没有露出水面)的过程中,铁块还是完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F不变; 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当他缓慢地将铁块由位置B露出水面的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变小,F变大;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D.
【点评】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对铁块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列方程,求出弹簧秤示数(拉力)的表达式,根据浮力公式、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情况,讨论弹簧秤的示数如何变化;知道铁块下表面到位置水面B时露出水面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灯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大 B.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电压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 【专题】压轴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据公式P=UI以及U=IR可得P灯=I2R灯分析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即可得到灯泡的实际功率,知道其明暗程度;该电路中电压表测的是总电压,即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不变,据此可以排除A和D答案;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也可以根据P=UI,I=得出P=
得出总功率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这个电路为串联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其阻值增大,电路总阻值R总=R滑+R灯,R总阻值也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
可以知道I减小,据公式P=UI以及U=IR可得P灯=I2R灯,若I减
小则灯泡实际功率P灯减小,灯泡变暗据此可以排除答案B,该电路中电压表测的是总电压,即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不变,据此可以排除A和D. 故选:C.
【点评】本题用排除法比较简洁,根据电压表测总电压示数不变排除A和D,根据灯的实际功率P灯=I2R
灯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其阻值增大,电路总阻值R总=R滑+R灯,R总阻值也增大,I减小,可以
知道P灯减小,灯泡变暗,排除B,从而轻松选择出C来.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甲球的密度为ρ甲,乙球的密度为ρ乙,丙球的密度为ρ丙.分别静止在不同的液体中,三个小球的体积关系是,V甲>V乙=V丙.A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A,B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B,C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C,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则( )
A.G甲=G乙>G丙 B.G甲>G乙>G丙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菁优 【专题】浮力.
【分析】对于甲、乙利用悬浮条件F浮=G=ρ甲v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g得出密度关系;对于乙、丙利用悬浮条件F浮=G=ρ甲vg和漂浮条件F浮=ρ液vg 【解答】解:(1)∵甲和乙都为悬浮, ∴F浮=G=ρ物vg=ρ液vg, ∴ρ物=ρ液, 又∵ρA=ρB, ∴ρ甲=ρ乙
∵V甲>V乙,ρ甲=ρ乙,F浮=ρ液v排g, ∴F浮甲>F浮乙,G甲>G乙, (2)∵乙悬浮,丙漂浮,
∴ρ乙=ρB∵ρ丙<ρC,ρB>ρC∴ρ乙>ρ丙∴ρ甲=ρ乙>ρ丙又∵V乙=V丙,∴V排乙>V排丙 ∵ρ2>ρ3,F浮=ρ液v排g,
∴F浮乙>F浮丙又∵F浮乙=G乙,F浮丙=G丙∴G乙>G丙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灵活运用浮沉条件,悬浮(F浮=G,ρ物=ρ液,v排=v物),和阿基米德原理F=G排=ρ液v排g. 二、填空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