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 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2.(4分)汉武帝令御史大夫调查文帝陵园被盗一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想依照律法追查丞相庄青翟明知故纵之罪,丞相对此非常忧虑,据此可知张汤( ) A.佐助丞相,协理朝政 C.职在监察,典正法度
B.奉诏督办,并无实权 D.以卑临尊,架空相权
3.(4分)宋朝嘉褡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驰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 )
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 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
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4.(4分)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5.(4分)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详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6.(4分)五四运动期间,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问题与主义之争最为突出
B.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C.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 D.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7.(4分)1940年,中共提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这一政策在当时( )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瓦解了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D.扩大了敌后抗日政权的基础
8.(4分)如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 1960年 1962年 投资金额 384亿元 56亿元 施工项目 8.2万个 2.5万个 积累率 39.6% 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 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 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 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9.(4分)雅典法律规定,一般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妆不得超过五十德拉克玛的价值,最富裕阶层也不得超过这个数目的两倍,如果超过标准,超过的部分应奉献给赫拉和宙斯。这反映出雅典( ) A.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C.巧立名目掠夺财富
B.公民的等级差异演化 D.俭朴的社会风尚形成
10.(4分)如图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C.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B.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11.(4分)1953年﹣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增长了70%,工业生产增长了1.8倍,工人平均工资增长了约40%.这说明当时苏联( ) A.斯大林模式尚有影响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摒弃了重工业优先的政策
12.(4分)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 A.意图放弃“冷战”政策 B.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 C.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D.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二 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赎回并拆除,将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全国铁路缺干少支,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30多家工厂,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由此看出,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去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并开始修建双线铁路以及自制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带动与之相关制造业的发展。1996年,京九铁路修建,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改变了他们离家不离乡的局面,同时也使“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的瓶颈现状得以改观。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缩短为40分钟,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
﹣﹣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李京文《铁道与发展》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较近代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一段历史”的认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欧现代的发展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其体制的发展问题。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经济机遇是随时都有的,但只有在一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具有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现代经济才可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起来。从欧美大国的发展历程看,一切有所作为的现代化大国,在自己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家思想。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蕴含了欧美各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三、[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15.(15分)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