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6:07: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激发全社会自主创新活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通过税收、人才等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升级;激活民间资本,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市政、能源、医疗以及金融性投资领域;依托东部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重点提高山东、浙江、广东的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海洋生物、现代海洋化工、海洋运输物流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二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中的层次,推动其从加工装备基地向自主性先进制造基地转变;调整出口结构,大力支持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低碳环保产品等的出口,增强企业自主品牌创建,培育出口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进出口基本平衡政策,大力发展进口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国内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加大政策支持,推进东部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

三是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发挥区内比较优势,规划不同地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调整东部地区的经济布局。如增强北京总部经济之都的辐射力,支持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的金融、贸易、设计中心的发展;积极迎接新工业革命以及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同时加快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等不具优势产业向内陆省份的转移;积极发展东部地区内的中小城镇,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为中心,建立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推动大城市与中小城镇的协调互动发展,治理并改善大都市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等突出问题。

3.增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

人力资本始终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中西部地区加快工业化,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需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知识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以此改变产业与技术、人才不匹配的格局,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提升劳动力素质。加强人才教育投资,以基础教育为先,特别是针对西部文盲、半文盲率较高的农村地区,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降低失学率,将入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人才;夯实高等教育在培育人才中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与中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调整其专业和学科,使教育培养可适应当地人才需求结构,使高校成为地区人才的培养基地;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发展的不同需要,改革现有劳动培训体系,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实施当地急需的技术培训。

二是提高劳动力与产业的空间匹配性。统筹规划产业专项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建立产业人才需求网络体系,对接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互动的合理布局;改善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软硬环境,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使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可就近就地就业,缓解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的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培育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加强劳动力市场与产业发展的互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人口管理政策,确保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三是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统筹规划,解决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脱节的问题,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融合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的地形地貌、经济发展实际条件,特别是针对中西部的限制开发区域,合理确定地区城镇发展规模和产业发展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如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就业制度等改革,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平等就业。

4.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

一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从政府改革入手,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采用经济调节职能代替行政干预,取消不合理的项目审批制度。制定诱导性的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出让制度,促进东北地区产权的自由流动,有效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推进企业改制步伐,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放宽对个体私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混合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改善地区投资的软硬环境,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加快东北地区的市场化进程。

二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以重大装备为特色,加快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步伐,发挥东北地区的科技、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在保持、发扬重大装备制造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环保设备、机器人及自动化、燃气轮机、物流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及其他数字化设备、新型材料及其制品和软件等新型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适度“轻型化”和“高技术化”;利用东北地区优势产业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链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介于原材料制造业与最终产品制造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制造业的中场产业;重视产业链末端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等。

三是转变发展思路,推进转型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开创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从单纯的技术改造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从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向集群竞争优势转变,从国有存量改革向扩大非国有经济增量转变,从政府主导型改造向多元主体参与型转变,从相对封闭的内循环经济向对外开放前沿转变,从只重视产业振兴向完善城市功能转变。同时,建立国家层面的东北地区经济协作机构,协调东北地区内部各省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避免产业结构趋同,推进东北三省之间更紧密的合作,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任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财经论丛》2011年第5期。

[2]蔡美香:《中国工业化与声调化区域差异研究》,《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第8期。

[3]杨琢:《浅议我国中西部区域的经济与人才支撑》,《中国商贸》2012年第21期。

[4]陈耀:《振兴老工业基地要做到八个转变》,2003年8月22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0922/000454509.shtml,2013年8月24日。

作者简介:陈耀(1958-),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

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周洪霞(198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36)。

作者: 陈耀 周洪霞 来源:

2014年第4期 《区域与城市经济》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 的文档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gk4816vc43gznb0fxbc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