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这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初步了解社区环境与自己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愉快、积极地生活
通过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获得积极的体验,发展学生作为社区主人的主体意识。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会对自己社区的环境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成为爱护家园环境的好公民。 (4)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解决社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知道可以通过自己或者向相关部门反映来解决困难。 2.学情分析
(1)基于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熟悉社区周围的环境,通过分辨不同的观点与立场进一步明白自己与社区环境息息相关。 (2)基于愉快、积极地生活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可以发现生活环境的好坏与居民的行为息息相关。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学生就会产生自己需要对社区负责的想法,还会创造性地通过寻求相关管理人员的帮助来克服难以解决的问题。 (3)基于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还意识不到个人会对集体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去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家园建设、积极负责地关心家乡环境,并将负责任的态度落实到行动中。 (4)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因此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行为会对集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责任感和使命感较为淡薄。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自己的生活的地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晓了一些关于家乡的人和事。然而,一些不文明现象给集体居住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通过做游戏、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地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创造性地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环境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3.教材分析
《我的家在这里》是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从小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教材通过图片和话题提示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进生活居住的环境。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促使儿童树立社区小主人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情景模拟,懂得自己对居住的生活环境负有一定的的责任。
2.通过看图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能发现生活环境中有待改进之处,并说出自己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3.通过角色扮演、读童谣,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考遇到问题如何应对解决。
评价任务
1.知道自己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体会美好的生活环境带给人的享受,并认识到应当追求美好的的生活环境。
2.知道自己对居住生活环境负有一定的责任,能辨别不负责任的错误思想。
3.通过活动探究能说出生活环境中有待改进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游戏导入 引出课题 (3分钟) 教学活动 活动一 寻找家在哪儿。通过游戏复习自己的家在哪里,导入课题。 (完成目标1) 评价要点 能够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知识,知道自己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评价目标1) 发现有待改进之处,认识到应当追求美好的的生活环境。 (评价目标1、3) 知道自己对居住生活环境负有一定的责任,能辨别不负责任的错误思想。 (评价目标2)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有待改进之处和自己能做的事,树立主人翁意识。 (评价目标3) 活动一 比比哪个好。在游戏中观察图片,谈感受,环节二 说说怎么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图中找纸 (完成目标2) 了解造纸活动二 (12分钟) 到底是谁对。辨别正确的做法与错误观点, 说出自己的看法。 (完成目标1、2) 活动一 我会出份力。通过参加比赛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表1 ,发现生活环境有待改进之处和自己能做的事。 (完成目标2) 环节三 参与游戏 树立意识 活动二 (13分钟) 我能提建议。看教材、受启发,发现改变环境的办法并填写表格 (完成目标2) 活动一 我是小演员。通过角色扮演,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应对破环生活环境的行为。 (完成目标3) 通过活动探究能说出生活环境中有待改进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价目标3) 环节四 角色扮演 齐读童谣 升华主题 活动二 (10分钟) 歌颂家乡美。师生合作读童谣,从儿歌中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完成目标1、3) 活动一 环节五 布置家庭作业,课后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布置作业 推广。 (1分钟) (完成目标3) 能辨别错误的做法,并及时制止,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评价目标2、3) 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能从儿歌中读懂美化生活环境的方法,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强化对家乡环境的责任心。 (评价目标1、2、3) 通过实践的形式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评价目标3)
附: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这里
动物、环境贴图 我能做点什么
做力所能及之事 借力解决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