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祖国颂》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23:1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祖国颂歌》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歌唱祖国》。 2.管弦乐《红旗颂》。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3.抒发对“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赞颂。 【教学重点】

1.通过在课堂上学唱《歌唱祖国》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2.欣赏管弦乐《红旗颂》,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

1.主要掌握歌曲《歌唱祖国》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的特点。

2.理解乐曲《红旗颂》的内涵。 【教学准备】

钢琴、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

1.歌曲《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王莘,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民族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歌曲是D大调,四二拍。采用三段体——ABA的结构形式。 2.乐曲《红旗颂》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之后传遍大江南北、华夏两岸。

这首乐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段

嘹亮的小号奏出了乐曲的引子,指引着革命道路前进的方向。再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宏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热烈欢腾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第二乐段

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接着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顽强拼搏,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在红旗的指引下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号角又响了,红旗高高飘扬,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五星红旗,心潮澎湃。 第三乐段

这是主题的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了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尽情歌颂的情怀,人们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这是一首深情的颂歌,这是一支气势恢弘的乐曲。红旗在迎风招展,中国人民在猎猎飞舞的红旗下满怀豪情,奋发前进。

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有力的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给学生讲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二、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1.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进行曲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钢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三、欣赏乐曲《红旗颂》

1.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乐曲,初步了解乐曲。 2.分段欣赏乐曲。

(1)欣赏并分析《红旗颂》主题旋律。

教师:听主题旋律,说出乐曲的节拍、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2)学生跟随乐曲主题哼唱唱名。 (3)聆听引子部分。

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乐曲开头运用了哪种乐器来演奏?同时又采用哪种歌曲的音调? 学生:小号,《国歌》。 (4)聆听乐曲“第一乐段”。

教师:聆听过“第一乐段”,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音乐主旋律出现过几次?

学生回答。

(5)聆听乐曲“第二乐段”。

教师:主题旋律在本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乐段在演奏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6)聆听歌曲“第三乐段”。 3.完整欣赏乐曲。 4.总结乐曲结构。

第一乐段:再现开国大典,宽广、辉煌。 第二乐段:回忆战争时期,坚定、豪迈。 第三乐段:饱含胜利喜悦,深情、歌颂。

5.欣赏完乐曲,请同学们分辨乐曲中颂歌主题共出现几次并谈谈乐曲对自己的启示。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及欣赏了乐曲《红旗颂》,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神圣的战争》。 2.管弦乐曲《伏尔塔瓦河》。 3.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神圣的战争》。

2.通过交响诗《伏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

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3.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

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4.欣赏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教学重点】

1.了解歌曲《神圣的战争》的创作背景。 2.掌握《伏尔塔瓦河》主旋律。 【教学难点】

欣赏管弦乐曲《伏尔塔瓦河》的同时,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

钢琴、CD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搜索更多关于: 《祖国颂》教案 的文档
《祖国颂》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gm245ar3z9epjw24kk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