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2份合集)常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11: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 下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 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故选D。

6. 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是6.94lg D. 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答案】D

【解析】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离子(L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故选D。 7. 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C

【解析】A图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

C。

8.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银元素—AG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镁离子——Mg+2 【答案】C

【解析】银的元素符号是Ag;三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而O3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和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C。 9. 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A. Cu B. CuO C. Cu(OH)2 D. CuCO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不变判断X的化学式是CuO。故选B。

10.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3月23日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 ) ...

A.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B. 垃圾分类回收 C.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 用淘米水浇花 【答案】C

【解析】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污染,不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选C。

11. 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2X+H2O+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 【答案】C

【解析】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

12.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C. 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答案】A

【解析】盖上锅盖时,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关严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选A。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Fe+2O2=Fe3O4 B. Cu+2AgNO3=2Ag+Cu(NO3)2 C. 2Fe+6HCl=2FeCl3+3H2↑ D. KCl+NaNO3=KNO3+NaCl 【答案】B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Cu+2AgNO3=2Ag+Cu(NO3)2;铁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KCl+NaNO3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反生的条件。故选B。 14. 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 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D

【解析】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锰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铁单质中铁为0价。故选D。 1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比较;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丙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C。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C

【解析】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提纯粗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除杂原则;将铁丝插入氯化镁溶液中,铁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铁不如镁活泼;将铁丝插入氯化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故选C。 二、理解与应用

17. 从①熟石灰、②硝酸钾、⑧金刚石、④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常用于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 (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NaHCO3 (2) C (3)KNO3 (4)Ca(OH)2

【解析】(1)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其化学式为:C;(3)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其化学式为:KNO3;(4)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18.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村{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鸡蛋、瘦肉等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3)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请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乳化 (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4)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1)豆腐、鸡蛋、瘦肉中都富含蛋白质;(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9. 能源、材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l)目前人类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锰钢是一种重要的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__,韧性好,可用于制作钢轨。

(12份合集)常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gn6a2pesb47hq70zb090vngk58yua010i9_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