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话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49: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话剧

一、话剧运动的兴起是适应“五四”新文化思潮的要求,以《新青年》和“五四”先驱对传统旧剧的批判为先导的;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关于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倡导,外国戏剧理论与创作的翻译、改编。1921年后,逐渐进入现代话剧建设期,开始出现各种戏剧团体、刊物,并形成多种戏剧风格的雏形。

中国话剧始于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时称“文明戏”。其内容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富有政治宣传色彩。“言论小生”的鼓动演讲。小市民趣味导致文明戏的堕落衰亡。

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社简介。 倡导“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洪深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对中国话剧正规表演的作用。 二、易卜生的影响和“社会写实剧”创作潮流。

胡适的《终身大事》、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欧阳予倩的《泼妇》简介。杨晦的《除夕》、《庆满月》及30年代创作的《楚灵王》介绍。

三、田汉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咖啡店之一夜》与《获虎之夜》。黄大傻、莲姑形象评析。

田汉这两个早期剧作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不满封建压迫的反抗性,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也反映了他们未找到正确出路时的感伤情绪,抒情气氛较重。

抨击黑暗现实、揭露军阀罪恶的《江村小景》、《苏州夜话》,标志着田汉剧作向着现实主义道路的转变。

中国话剧第一部现实主义成功之作《名优之死》简介。刘振声的形象塑造及其性格、命运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刘凤仙、杨大爷等人物形象。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简练传神的性格对话;朴实逼真的生活气氛;外国文艺的深厚濡染。

田汉在三四十年代的剧作。

《回春之曲》从知识青年恋爱生活的角度,反映抗日救亡的主题。爱国与爱情两条线索有机结合。高维汉、梅娘等人物性格鲜明。剧情构思带传奇性。穿插歌曲,抒情气氛浓郁。

《丽人行》,田汉剧作的一个高峰,全景式地反映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三条线索有机地纳入整体艺术构思之中。结构形式借鉴中国戏曲经验,分场不分幕。

田汉后期剧作在写实中渗透较多的浪漫色彩:剧情带有传奇性,追求主观抒情和诗意诗境,戏剧结构散文化,创造了话剧加唱的形式。实质上更近于抒情写意剧。

四、熊佛西、陈大悲、宋春舫等人提倡“趣味性”的“国剧运动”。 熊佛西的《洋状元》、《一片爱国心》述略。 五、丁西林简介。对现代喜剧的贡献。

早年剧作《一只马蜂》、《压迫》戏剧矛盾评析。

“优雅的喜剧”特色:不追求主题思想的明确性和社会现实意义;侧重于发掘人物性格、生活情态矛盾中内在的喜剧趣味;结构巧妙、语言简洁,富有幽默感;创造了话剧史上独具一格的世态讽刺喜剧。

抗战期间,丁西林发表了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主要嘲讽国民党上层人物视钱如命以及警察等人趋炎附势、偷鸡摸狗的丑态;剧本生活气息浓郁,构思奇巧,对话妙趣横生。

《妙峰山》标志着丁西林喜剧的新发展。“土洋结合”而又不伦不类的“王老虎”形象,寄寓了作家的理想;将中国传统的侠义性格与英国式的豁达、幽默的绅士风度相结合,以建立现代中国人的新风范。作家称为“近代化、科学化、人情化、理智化”的“圣地”妙峰山,是作家理想中“现代中国”的雏形与象征。这反映了当时“抗战”与“建国”并提的社会思潮。

搜索更多关于: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话剧 的文档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话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gp0t4nutx23x6i11q3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