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直径 溶液 <1 nm 胶体 1 nm~100 nm 浊液 >100 nm (5)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4.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
外观 不均一,均一,透均一,透不透明,介稳明,稳定 明,体系 不稳定 能 能 食盐水 能 不能 Fe(OH)3胶体 不能 不能 泥浆水 能否透过 滤纸 能否透过 半透膜 实例
2.化学反应的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可以划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划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2
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直径大小。
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例如:硫酸铝电离
2-
Al2(SO4)3===2Al3++3SO4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 常见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三大强酸(H2SO4、HCl、HNO3),三大强碱[NaOH、KOH、Ba(OH)2],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 △ ” “↑” “↓”是否应用恰当。
7.离子共存问题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CO3、
13
HCl===H++ Cl- NaOH===Na++ OH-
从电离角度看,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则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NH+4)]和酸根阴离子。
6.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物(如水、弱酸、弱碱)。
②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的价态发生变化。(如Fe放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CaCO3、Mg(OH)2、Al(OH)3、Fe(OH)3、Cu(OH)2等。
--2-
生成气体:CO23、HCO3、SO3、+
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升(化合价升
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电离物:①H+和OH-生成H2O。
②CH3COO
-
和H
+
生成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降→得→还→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CH3COOH(弱酸)、H+和ClO-生成
-HClO(弱酸)、NH+生成4和OH
NH3·H2O(弱碱)等。
-
③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
等既不能和H+大量共存,也不能和OH
-
大量共存。
+如:HCO- 3+H===H2O+CO2↑,
HCO3+OH===H2O+CO23
-
-
-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的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8.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14
(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①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② 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重点:
a.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b.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c.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6)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7)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①常见的氧化剂
a.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b.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c.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
②常见的还原剂
a.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
b.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c.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d.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2S、HI、KI
一、典型例题分析
【例1】 (2014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A.H2O B.H2SO4 C.KOH D.KNO3 【答案】 D
【例2】 (2014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已知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高温
为Fe2O3+3CO=====2Fe+3CO2。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是还原剂 B.Fe2O3被还原
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D
【例3】 (2014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点燃
A.C+O2=====CO2 B.NH3+HCl===NH4Cl △
C.2Fe(OH)3=====2Fe2O3+3H2O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