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C A项,根据电镀原理知,铁表面镀铜时,将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铜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含有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错误;B项,Cl2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无法确定,错误;C项,反应3C(s)+CaO(s)===CaC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ΔH-TΔS>0,此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ΔS>0,则该反应的ΔH>0,正确;D项,加水稀释0.1 mol·L CH3COOH溶液,溶液中
-1
c(H+)减小,但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的离子积不变,c(OH-)增大,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2019·海安高级中学期初模拟)X是某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X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B.一定条件下,X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X能发生消去反应
D.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解析:选CD A项,由结构简式知,X分子中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错误;B项,X不含有羧基,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错误;C项,X含有羟基,且邻位碳原子连接H,可发生消去反应,正确;D项,含有氨基,可与盐酸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正确。
12.(2019·南京三模)下列关于反应N2(g)+3H2(g)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2NH3(g) ΔH<0的图示与对应
5
A.由图甲可知N2(g)+3H2(g)ΔH=-92 kJ·mol
B.图乙表示达到平衡时N2、H2的转化率(α)随n(H2)/n(N2)比值的变化 C.图丙表示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D.图丁表示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压强的变化 解析:选A A项,由图甲可知,N2(g)+3H2(g)
-1
-1
-1
2NH3(g)
2NH3(g) ΔH=(2 254-2 346)kJ·
2NH3(g),随n(H2)/n(N2)
mol=-92 kJ·mol,正确;B项,对于反应N2(g)+3H2(g)
比值的增大,α(N2)增大,α(H2)减小,图乙中表示达到平衡时N2、H2的平衡转化率(α)随
n(H2)/n(N2)比值的变化是错误的;C项,温度升高,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逆反应速率比正反应速率大,错误;D项,由于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
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增大,图丁中,由上而下对应压强为p3、p2、p1,错误。
13.(2019·常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苯,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结论 苯酚浓度小 B I2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Fe的氧化性强于Cu的氧化性 3+2+D Ksp(AgCl)>Ksp(AgI) 6
解析:选C 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错误;B.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苯,振荡后静置,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且I2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则苯萃取出碘水中的碘,下层接近无色,上层显紫红色,错误;C.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Fe氧化Cu,反应为Cu+2Fe
+
2+
2+
3+
2+
3+
3
===2Fe+Cu,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则Fe的氧化性强于Cu的氧化性,正确;D.
-
-
由于不知道混合溶液中Cl 、I浓度,先产生AgI沉淀,不能说明Ksp(AgCl)>Ksp(AgI),若是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说明Ksp(AgCl)>Ksp(AgI),错误。
14.(2018·无锡一模)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 L 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c(NH4)+c(H)=c(Na)+c(OH) B.c点溶液中:c(SO4)>c(NH3·H2O)>c(NH4) C.d点溶液中:c(SO4)>c(OH)>c(NH4) D.a、b、c、d四个点中,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解析:选AC a点发生反应2NH4HSO4+2NaOH===(NH4)2SO4+Na2SO4+2H2O,根据电荷守恒式c(NH4)+c(H)+c(Na)=2c(SO4)+c(OH),又c(Na)=c(SO4)代入即可得c(NH4)+
+
+
+
2-
-
+
2-
+
2-
-
+
2-
+
+
+
+
-
-1
-1
c(H+)=c(Na+)+c(OH-),A正确;c点发生反应2NH4HSO4+3NaOH===(NH4)2SO4+Na2SO4+
NH3·H2O+2H2O,溶液呈碱性,NH3·H2O的电离大于NH4的水解,则c(NH4)>c(NH3·H2O),B错误;d点发生反应NH4HSO4+2NaOH===Na2SO4+H2O+NH3·H2O,溶液中存在NH3·H2O和H2O的电离平衡,均产生了OH,则c(SO4)>c(OH)>c(NH4),C正确;a、b、c、d四个点溶液中都有Na2SO4,a点还有(NH4)2SO4,b、c两点有(NH4)2SO4和NH3·H2O,d点有NH3·H2O,(NH4)2SO4促进水的电离,NH3·H2O抑制水的电离,因此a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错误。
15.(2019·南京师大附中质检)有Ⅰ~Ⅳ四个体积均为0.5 L 的恒容密闭容器,在Ⅰ、Ⅱ、Ⅲ中按不同投料比(Z)充入HCl和O2(如表),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4HCl(g)+O2(g)
2Cl2(g)+2H2O(g) ΔH,HCl的平衡转化率(α)与Z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
2-
-
++
+
1
2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起始时 容器 t/℃ 300 n(HCl)/mol 0.25 Z a Ⅰ 7
Ⅱ Ⅲ
300 300 0.25 0.25 b 4
A.ΔH<0,a<4<b
B.3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64
C.容器Ⅲ某时刻处在R点,则R点的v正>v逆,压强:p(R)>p(Q)
D.若起始时,在容器Ⅳ中充入0.25 mol Cl2和0.25 mol H2O(g),300 ℃达平衡时容器中c(HCl)=0.1 mol·L
解析:选AC 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HCl的平衡转化率在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ΔH<0,在相同温度时,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同,Z=a时氯化氢的转化率大于Z=4时的氯化氢转化率,即容器Ⅰ中增大了氧气的物质的量,使Z<4,即a<4,同理可得4<b,A正确;由于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故可根据容器Ⅲ对应的Q点进行计算,反应4HCl(g)+O2(g)
-1-1
2Cl2(g)+2H2O(g),HCl平衡转化率为80%,
-1
起始时c(HCl)=0.5 mol·L,由Z=4求得c(O2)=0.125 mol·L,根据三段式:
4HCl(g)+O2(g)
-1
2Cl2(g)+2H2O(g)
起始(mol·L) 0.5 0.125 0 0 转化(mol·L) 0.4 0.1 0.2 0.2 平衡(mol·L) 0.1 0.025 0.2 0.2
0.2×0.2
则K==640,B错误;容器Ⅲ即Z=4,当反应某时刻处在R点,即HCl转4
0.1×0.025化率小于HCl平衡转化率,则反应正向进行,此时v正>v逆,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故压强:p(R)>p(Q),C正确;若起始时,在容器Ⅳ中充入0.25 mol Cl2和0.25 mol H2O(g),依据等效转化,可看作起始时加入0.5 mol HCl和0.125 mol O2(g),即Z=4,容器Ⅳ可看
2
2
-1-1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