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编年体史书的特点;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与缺点。
一般性了解:《春秋》的作者及注者;《左传》的作者及注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 国别体的出现(6学时)
1、教学内容: (1)《国语》介绍 (2)《战国策》介绍
(3)学习《战国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赵武灵王平昼闲居》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国别体的概念;
一般性了解:《国语》的作者与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订和流传;
第四章 其余上古史籍(1学时)
1、教学内容: (1)《世本》介绍 (2)《山海经》介绍 2、教学要求:
一般性了解:《世本》、《山海经》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
第二编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序言(1学时)
1、教学内容:
介绍此一时期中国史籍发展的概况。 2、教学要求:
一般性了解:此一时期中国史籍发展的概况。
第五章 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与发展(10学时)
1、教学内容: (1)《史记》介绍
(2)学习《史记〃秦始皇本纪》 (3)《汉书》介绍
(4)学习《汉书〃艺文志序》 (5)《三国志》介绍
(6)学习《三国志〃诸葛亮传》 (7)《后汉书》介绍 (8)《宋书》介绍 (9)《南齐书》介绍 (10)《魏书》介绍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作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艺文志序》、《三国志〃诸
·37·
葛亮传》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纪传体的优点与缺点;
一般性了解: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大师的生平及史学主张;《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流传情况及版本信息;
第六章 编年体的继起(1学时)
1、教学内容: (1)《前汉纪》介绍 (2)《后汉纪》介绍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 一般性了解:《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及成书经过;
第七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4学时)
1、教学内容: (1)《华阳国志》介绍 (2)《十六国春秋》介绍 (3)《水经注》介绍 (4)《洛阳伽蓝记》介绍 (5)学习《华阳国志〃李宓传》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方志的概念及史料价值;《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及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及史学成就;《华阳国志〃李宓传》等选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一般性了解:《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洛阳伽蓝记》作者杨衒之;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序言(1学时)
1、教学内容:
介绍此一时期中国史籍发展的概况。 2、教学要求:
一般性了解:此一时期中国史籍发展的概况。
第八章 纪传体的大量编修(8学时)
甲、唐代修纪传体史书举要 1、教学内容: (1)《晋书》介绍 (2)《梁书》介绍 (3)《隋书》介绍 (4)《周书》介绍 (5)《陈书》介绍 (6)《北齐书》介绍 (7)《南史》介绍 (8)《北史》介绍
(9)学习《晋书〃祖逖传》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唐朝官修史书的巨大贡献;《晋书》、《梁书》、《隋书》、《周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八部纪传体史书的
·38·
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晋书〃祖逖传》、《新唐书〃魏征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一般性了解:唐朝官修纪传体八史的基本经过、情况;《晋书》、《宋书》等编撰者的基本情况; 乙、五代、宋朝修纪传体史书举要 1、教学内容: (1)《旧唐书》介绍 (2)《新唐书》介绍 (3)《旧五代史》介绍 (4)《新五代史》介绍 (5)《通志》介绍
(6)学习《旧唐书〃魏征传》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旧唐书〃魏征传》、《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一般性了解: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通志》等史书的作者及编修经过; 丙、元修纪传体史书举要 1、教学内容: (1)《宋史》介绍 (2)《辽史》介绍 (3)《金史》介绍
(4)学习《宋史〃王安石传》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及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宋史〃王安石传》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一般性了解:《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作者及编修经历;
第九章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6学时)
1、教学内容: (1)《资治通鉴》介绍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介绍 (3)学习《资治通鉴〃党锢之祸》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资治通鉴》先进的编修方法、思想特色、在中国史学史的突出贡献;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编年体史书的史料价值;《通鉴〃党锢之祸》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一般性了解:《资治通鉴》的参修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书的作者情况;
第十章 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2学时)
1、教学内容: (1)《通典》介绍 (2)《文献通考》介绍
(3)《唐会要》、《五代会要》介绍 (4)其他会要介绍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杜佑的史学思想及《通典》在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马端临的史学成就及《文献通考》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色;郑樵《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通典〃食货门〃田制》、《文献
·39·
通考〃田赋考〃屯田》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史学史领域内“三通、六通、九通”等概念的含义;政书体或者典志体这一体裁的特点;《唐会要》、《五代会要》等会要体史书的史料价值;
一般性了解:杜佑、马端临、郑樵等史学家的治学经历;《通典》、《通志》、《通考》的续作情况;会要体的续作情况;
第十一章 纪事本末体的创造(2学时)
1、教学内容:
《通鉴纪事本末》等介绍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袁枢创始纪事本末体的动机及方法、《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特点、内容特色及史学成就;《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通鉴纪事本末〃杨氏之宠》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一般性了解:《通鉴纪事本末》的续编、继作情况;
第十二章 唐宋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1学时)
1、教学内容:
(1)《元和郡县图志》介绍 (2)《太平寰宇记》介绍 (3)《元封九域志》介绍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太平寰宇记》等方志地理书的史料价值; 一般性了解:《元和郡县图志》、《元封九域志》的修作及价值;
第十三章 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的产生(4学时)
1、教学内容: (1)《史通》介绍
(2)学习《史通〃六家》、《史通〃二体》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史通》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一般性了解:《史通》的版本及流传情况;
第四编 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序言(1学时)
1、教学内容:
介绍明清两代史籍发展的概况; 2、教学要求:
一般性了解:明清两代史籍发展的概况。
第十四章 纪传史的续修(2学时)
1、教学内容: (1)《元史》介绍 (2)《新元史》介绍 (3)《明史》介绍 (4)《清史稿》介绍 2、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元史》、《新元史》、《明史》的内容与史学成就;《清史稿》的成书过程及史学价值;《元史〃耶律楚材传》、《清史稿〃食货志〃户口〃田制》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