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黄主旨概括
本文记述了作者几次游览壶口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观,使作者感受到了黄河的博大宽厚,激发了作者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歌颂了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写作借鉴
1.手法多样,句式灵活。如在描写水流湍急之时,运用比喻,将水势比作千军万马,写出了水势的激流勇进,波涛汹涌。如在描写“脚下的石”时用反衬的手法,以石头形状的各异来反衬水势的浩大,冲击力强大。句式整齐灵活,如“更闹……”长短句结合,表现力更强。 2.以游踪为序,结构紧凑。以作者的行踪逐步深入,抓住水流特点。全文结构紧密,结尾由黄河的博大宽厚上升到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结尾升华主题,意味深长。
3.语言气势磅礴,通俗易懂。全文读起来就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情感,语言平实无奇,融入的感情真挚,表现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叹与热情。 拓展迁移(图片欣赏) 中国三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 壶口瀑布 吊水楼瀑布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参考答案:雨季的壶口瀑布: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惊心动魄,“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坚忍不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浑
写“脚下的石”是作者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
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轰然而下,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沟底看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壶口瀑布令人震撼,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2.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凝重” “猛烈”。“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河水翻卷着、沸腾着流进峡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平平的,大大的,浑
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又是那样的柔。
3.眼前的河水:“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河水坚强,遇强则抗,无比坚韧。
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初观瀑布(雨季)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涛声如雷。“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体会:“可怕”“心还在不住地跳”。
再观瀑布(枯水季)初识壶口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体会: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总结:“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是黄河的伟大性格,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却永不屈服、奋力向前的伟大精神! 四、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答案:示例:枯水时节的壶口瀑布依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只见“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胜过人潮般的“挤”“撞”“推推搡搡”,瀑布水流快、水 质密的特点已现眼前,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情态表现无遗。而“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反复强调“跌”字,勇敢、坚韧,哪怕是跌得粉身碎
骨也依然勇往直前,“更闹、更挤、更急”语句短促有力,“闹”“挤”“急”,则步步递进,气势更为猛烈,水势愈发湍急、河水愈发勇往直前。“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黄河壮阔
雄伟,水势变化巨大,“抖落”潇洒绘制了一幅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壮观画面。洪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
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或“钻”或“觅”,或“淌”或“夹”,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场面,竟是如此地富有气势,多彩多姿,而黄河水的这种声音美、颜色美、态势美,以一“罩”字来神化,恰能逼真地表达出作者此时内心无尚的喜悦欣赏之情。美哉,美哉!
五、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读来既能增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心灵的共鸣。课外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黄山记》全文分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看似各自独立,其实有一条脉络暗中勾连。这就是表现黄山胜境的“险”“奇”和“美”。 1.完成课后练习;
2.拓展阅读有关瀑布的诗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