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专题 有答案
【玄武】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虫鸟之智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臵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臵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三,南宋洪迈著)
【注释】①媒:媒子,指用作诱饵的竹鸡。②罔:同“网”。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捕 之 者 扫 落 叶 为 城 臵 媒 其 中 而 隐 身 于 后 操 罔 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遇其俦必斗 ( ▲ ) (2)无得脱者 ( ▲ ) ..(3)鹧鸪性好洁 ( ▲ ) (4)置其所行处 ( ▲ ) ..11.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
12.文中“ ▲ ”一句颇有思想见地,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蒲松龄《狼》一文中的“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2分) 【鼓楼】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
④
①
②
③
①
②
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
⑤
君已使使存问,遗其亲戚。 ..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无贵贱一与文等( ) (2)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 ..(3)遗其亲戚 ( ) (4)辍食辞去 ( ) ..
⑥
10.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两两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而屏风后常有侍史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遗其亲戚 其真无马邪 ..C. 以饭不等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以故倾天下之士 荆之地方五千里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12.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联合体】 【古文阅读】
匠者周艺多传
[宋]谢逸
艺多姓周,抚之临川人也。世为器用之工。艺多天资精敏,自少时技能已出诸父,自以为己不若也,故以艺多名之。其为人朴厚寡欲,不妄言笑,衣敝衣,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及其操绳墨、运斧斤,力不劳而器用成,群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艺多泊如也,未尝有矜色。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艺多不肯屑就,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者,往归焉,否则倍其用,不顾也。既往必求静室、远嚣尘者居之。平心志一视听,然后用工焉。委材于地,唯其所用之成,无计其日,然后尽心力焉。询之,则怫然怒,迫之亟成,则焚其器用而归,杜门诵浮屠书,百计诱之不从也。
呜呼!艺多,天下之贱工也。观其所为,世之士有不若,惜其为工而不为士也。
——节选自《溪堂集》
[注释]①诸父:指父辈们。②斧斤:泛指各种斧子。③泊如:恬淡无欲的样子。 ④良窳:精粗;好坏。⑤浮屠:这里指佛教。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不敢比肩立( ▲ ) .(3)委材于地( ▲ ) .
(2)未尝有矜色( ▲ ) ..(4)则怫然怒( ▲ ) ..
⑤
④
②
③
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少时技能已出诸父,自以为己不若也,故以艺多名之。
▲ 12.本文传主是周艺多,文中画线处为什么写群匠?(2分)
▲ 13.请说说周艺多有哪些良好的品行。(3分) ..
▲ 【六合】
【古文阅读】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忤,wǔ,不顺从、触犯。②丰硕,肥胖。③遽,jù,急。④田舍子,即乡巴佬。⑤逮,及。 10.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用“/”在句中划两处。(2分) 师 德 素 丰 硕 不 能 遽 步 昭 德 迟 之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A数挤令外使 广故数言以亡 (《陈涉世家》) ..B师德荐之 委而去之 (《孟子二章》) ..C不见容色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D诚知人矣 诚宜开张圣听 (《五柳先生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 13..文章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的事,有何作用?(3分)
▲ 【江宁】
【古文阅读】
圣琵琶传闻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②画,遂把③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④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
书生往吴,经年⑤,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⑥,心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⑦香炉供养矣。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⑧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
[注释] ①过:寻访。②攻: 善于。③把:拿。④当亦:当时也是。⑤经年:过了几年。⑥非一:不 止一二次。⑦幡花:挂着幡,供着花。⑧:背:违背。
⑤
②
③
④
①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有书生欲游/吴地 B. 过/一僧院 C. 而遂为/村人传说 D. 僧夜已/归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甚效 ▲ (2)还宿船中 ▲ ..(3)以失琵琶故 ▲ (4)自是灵圣亦绝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 1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书生因为 ▲ 而入林、访僧院,过了几年,又因为
▲ 再访僧院。(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书生所画的琵琶为什么能被村人当作灵圣?(2分)
▲ 【建邺】 【古文阅读】
玉 兰 〔清〕李 渔
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花之白者尽多,皆有叶色相乱,此则不叶而花,与梅同致。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
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众花之开,无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语云:“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为玉兰主人者,常有延伫经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讵①非香国中绝大恨事?故值此花一开,便宜急急玩赏,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全开不玩而俟盛开,则恐好事未行,而杀风景者至矣。噫,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 ①讵:难道。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花之/白者尽多 B.止须一宿/微雨 C.故值此花/一开 D.全开不玩/而俟盛开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而此花尤甚 ( ▲ ) (2)谢者既谢( ▲ ) ..
(3)便宜急急玩赏( ▲ ) (4)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 ▲ ) ..12.翻译句子。(3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