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化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驾驭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驾驭语言能力较弱的教师纵然满腹经纶,也是词难达意,语不传情。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必须美化教师的语言艺术。美化教师语言艺术要做到:1、语音上,要做到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流利圆润,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出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思想感情。2、语调上,要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之后,对该声音的感受力就会降低,导致人的疲劳。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才能有力、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3、选词造句上,要做到精细准确。汉语的词汇丰富,句型多样化,表现力强。教师要结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仔细分析推敲,精心选择最佳的词句,使教学语言明快、清楚、精炼、活泼,带给学生美的听觉享受。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写道:“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教学这一课,老师启迪学生:自然界和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美,就看人们会不会善于发现。小鸡、小狗的脚印,在不动脑筋的同学看来只是脚印,在“小画家”的眼里就是美丽的梅花、竹叶。学生听了点头称是。4、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协调的手势、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这也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