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咏物诗的鉴赏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7 14:5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猜一植物)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猜一物体)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何鉴赏咏物诗?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刺头:松树顶端长着松针。 1、每一句诗讲了什么?

2、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生平: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

他才华横溢,仕途坦坷,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鉴赏咏物诗的步骤:

1.意象分析 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

2.情感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写作技巧分析 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有时还会运用侧面烘托。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人于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主旨) 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搜索更多关于: 咏物诗的鉴赏1 的文档
咏物诗的鉴赏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h6z1119ia7wp9820sw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