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9:3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名师点睛】 根据材料,河流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影响河流污染物含量的因素与污染物排放量有关,与河流水量大小有关。经济越发达地区,排放的污染物质越多,经济落后地区,排放的污染物质少,排放量与河流污染物含量成正相关。河流径流量与污染物质含量成负相关。根据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大小,沿岸地区的经济状况,可以判断污染物质含量最少的是亚马孙河流域。根据黄河水系特征,下游是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注入。要注意条件,只考虑河

-3-流补给,就是不考虑排放污染物情况,也不考虑河流的支出情况,河流中NO3和PO4离子的浓度不会变化。

(2015?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

图20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

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9分)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2)(6分)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人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人们开垦湿地面积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2)从湿地减少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所以要退耕还湿地,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另外从法律法规分析,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点:湿地减少原因及保护措施。

【名师点睛】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等。 (2015?江苏卷地理)D.[环境保护]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过去200年

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 。(2分)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 、 ▲ 。(2分)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3分)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 ▲ ,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 ▲ 等措施。(3分) 【答案】(10分)

(1)总体 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 天气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任答2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 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1点)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任答2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不难看出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

(2) 美国中西部广泛分布黑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天气干燥,多大风,加之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大风扬起黑土形成 “黑风暴”。

(3) 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可以限制土地过度开垦,有利于缓解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有效保护草地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借鉴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也应该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并严格执行,另外针对我国人口多,环保意识不强的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应加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执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参与保护环境。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环境保护,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条件、荒漠化的防治。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土地资源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作用为切入点,考查荒漠化形成条件、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第一小题考查读图能力,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第二小题找出“黑风暴”本质即沙尘暴,沙尘暴形成的自然条件大风、沙源;第三、四小题,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答题时应注意设问的角度是高效得分的关键。 (2015?山东卷)46.(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图14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

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名师点睛】

精心校对打印版本

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在开采、利用、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环境问题。图示方式主要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治理了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2015?海南卷地理)26.(10分)环境保护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l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早期灌丛沙堆的主要作用是固沙,在一定程度上对绿洲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灌丛死亡,则造成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hftl231xh97tl37kuug5o77k30e8m00qt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