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总学时76学时,其中随堂教学44学时,实训12学时,5天教学实习(20学时)。 本课程是我校一个传统的课程,随着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程几经改革,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本课程是经过校企、校校合作,按照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理念共同开发的课程,是一门学习者学习与人类畜牧生产相关的微生物学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微生物免疫学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的课程。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具备专业课程的性质;学习者学习后,既为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打基础,也为学习者直接从事微生物相关岗位工作做好职业准备,具有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课程面向畜牧兽医专业岗位群,将动物微生物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动物微生物免疫学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进行一体化融合,通过学习,为学习者营造直观、形象、易懂易学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就业提供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训,并为专业后续课程打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普通高中《生物》、《化学》课程,大学一年级《生物化学》课程;为后续课程《家畜流行病》、《家畜传染病》、《家畜普通病防治》、《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水产品流行病》等课程打基础。 二、课程学习内容的选取 1. 课程内容选取依据。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畜牧业生产相关岗位群任职要求,科学严谨地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并与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相对接,根据逆向反推法,将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再把
相同性质的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形成教学项目,最终形成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 2.学习情境设计。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按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情境,使每个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严格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在教材编排体例方面,按照预备知识、实训、知识链接等的形式安排,这样做让学习者从学习项目的概念认知,到技能认知,最终将知识、技术内化成为职业岗位能力,为就业做积极准备。 3.学习内容设置。全部课程共有8个学习项目,包括预备知识、细菌、病毒、其他微生物、微生物与环境、免疫技术、免疫应用技术、微生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项目设计详见表1 表1 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一 预备知识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类群; (2)熟知微生物的特点; (3)熟知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4)了解微生物与动物微生物概念; (5)了解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6)熟悉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 2、技能目标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3、素质目标 (1)职业道德培养,包括遵守劳动纪律,具有责任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2)职业素养培养,包括无菌意识,生物安全意识,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关键能力培养,包括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及内化已经熟练操作经验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知识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与主要类群;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4)微生物与动物微生物; (5)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 (6)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 2、技能内容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教学方法: 1、预备知识采用讲授方法; 2、工作任务随堂教学采用演示法和拆解环节直接训练法。 项目二 细菌 学时 16学时 其中10学时知识内容学习 6学时技能内容实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细菌形态和细胞结构; (2)掌握细菌生理及人工培养; (3)掌握细菌的致病作用; (4)掌握细菌一般实验室检验方法; (5)了解主要动物病原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细菌的抹片、触片方法与单染、复染方法; (2)熟练掌握人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熟练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纯培养); (4) 掌握细菌性病料的采集、保存与送检; (5)能设计细菌实验室检查方案。 3、素质目标 (1)职业道德培养,包括遵守劳动纪律,具有责任意识,具有奉献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