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证伪主义对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启示
引言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的传播与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社会意识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进行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兴衰。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效果,大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在教育培养模式上、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1]这种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灌输式的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偏重于机械记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亦是如此,墨守成规、机械复制、缺乏活力的教学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专业的培养应该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国际贸易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已经引起各高校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是20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的
以“证伪主义”为核心思想的理论体系,以及批判理性主义科学方法论[2],在科学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笔者认为波普尔的科学思想和观点为当前的国际贸易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1.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体系及其观点
在西方科学方法论史上,波普尔的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逻辑实证主义在现代科学时期的独尊地位,大大推进了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使之朝着符合现代科学实际的方法论的方向发展。波普尔从分析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着手,揭示了科学是科学家不断发现新理论,从而不断引起革命的过程。他由此使科学发现居于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中心地位,并建立起科学发现的猜想――反驳方法论。[3]
1.1 证伪主义的科学理论观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科学理论观的核心问题是“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波普尔通过对人类科学发展进步历史的考察,认为知识的本质是具有猜测性的。因此,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都是某种猜测或假说,必然隐藏某种错误,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被经验证伪,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波普尔强调,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不能用经验来证实,而是要在经验事实的发展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或证伪自己。认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是可证伪性和不可证伪性。[4]这就意味着在“分界问题”
上要坚持反权威主义,反教条主义的态度。在“归纳问题”上,波普尔则坚持“反归纳”的观点,对当时科学界的实证主义思潮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对认识科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视科学创新精神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永无止境的探索,科学的发展过程为“选择某个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理论作为尝试性解决,并竭尽全力去批判这个理论;而这意味着我们试图去驳倒这个理论。如果成功地驳倒了,我们又批判这个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往复。”[5]波普尔还提出了著名的四段论模式来解释说明这种无穷循环往复的过程:
P1→TT→EE→P2 即问题1→猜测→反驳→问题2 该“四段图式”就是波普尔科学知识发展模式,波普尔概括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大胆猜想,机巧而严格地尝试反驳它们。”[2]
1.3 证伪主义的错误价值观
波普尔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终有一天会暴露并被经验所“证伪”。科学就是一个不断提出猜想或假设,发现错误并证伪、再提出新的猜想或假设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科学中所包含的错误正是科学的发展动力所在,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波普尔因此认为在科学研究中应该提倡敢于犯错误的精神。精神。波普尔的著名的口号是:
“从错误中学习。”他认为科学家应不怕犯错误,“他们应该始终记住……科学是试验性的事业,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科学史……不仅是一部不可靠的猜想史,或一部错误的历史”,“怕犯错误是一种可怜的愿望”,“全部问题在于尽可能快地犯错误”,“我们失败了一百次以上后就有可能成为这个特定问题的专家”[2]。
1.4 证伪主义的问题意识观
波普尔认为,理论先于观察,科学开始于问题。波普尔的“四段图式”显示猜测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就是“矛盾”或“不一致”,无论在理论内部,两个不同理论之间、还是在理论与观察之间,只要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科学家们就会进行猜测,继而出现理论。[5]因此,科学家要善于发现和选择社会和经济客观发展需要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曾明确指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辉煌夫的成就,使得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从专制主义到民主化、从精英教育到精英与大众相结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思想和观念,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忽视学生个性培养,一个标准或一个模式塑造学生;在人才培养观上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过分强调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