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音符——雕塑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雕塑艺术的主要种类。
2、对本课所选的各类雕塑艺术作品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基本感受和看法。 3、通过欣赏本课所选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雕塑的功能及其用途。 教学难点:对雕塑文化内涵及用途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1、同学们平时都见过哪些雕塑?
(学法提示:道路、广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区,书本上等方面)
2、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学法提示:木材、石材、泥塑、铜、铁等) 3、对其的印象如何?
二、感悟雕塑
同学们所见过的雕塑作品,为何有些雕塑一目了然,有些却是百思不得其解?
(雕塑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雕塑是具体写实的艺术形象,而抽象雕塑却以之相反。例如我们身边的“阿诗玛”雕塑
就是具象雕塑,我们一看就明了;“火焰”雕塑就是抽象雕塑,它是具有象征性的雕塑作品)。
提问:观察课本中的雕塑作品,哪些是具象雕塑,哪些是抽象雕塑? 1、具象雕塑
观察课本中的雕塑作品,小组讨论具象雕塑:(学生按作品创作年代、地理环境、材质、用途)
(点拨:“马赛曲”是1833—1836年出自法国吕德之手的艺术作品,他以大理石为材料创作的,它表现1792年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战斗的历史事件。运用了雕塑手法中的减法,属于深浮雕。“日日夜夜”、“和平少女”——略) 2、抽象雕塑
观察课本中的雕塑作品,小组讨论抽象雕塑:(学生按作品创作年代、地理环境、材料、用途)
(点拨:“火烈鸟”是1974年美国现代著名雕塑家考尔德采用不锈钢材质创作的雕塑作品,它耸立在美国芝加哥市联邦政府中心广场。巨大而又大幅度的曲线结构,加上鲜艳的红色,与广场上深刻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火烈鸟”这一名称只不过是作品的一个代号。雕塑作品不一定让人看得懂,在特定的环境中起到特定的效果,在这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一形象,自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感受。“五月的风”、“中国凤”、“龙”、“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略) 3、提问
仔细观察作品,小组讨论:
(1)你认为雕塑所处的地理环境与雕塑本身有什么关系?(协调、统一)
(学法提示:如“五月的风”,青岛紧靠海边,雕塑程漩涡状,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即统一)
(2)现代的雕塑作品与社会文化有哪些联系?(环境的标志,视觉冲击力,记录历史;观赏性、实用性)
(学法提示: “巨型自行车”在公园这个环境中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景观供人们欣赏,又可以供孩子们玩耍,带给孩子们欢乐。既有观赏性也有实用性)
(3)思考如果置换雕塑作品的环境,对其有何影响?(略) 三、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雕塑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丰富了知识;欣赏雕塑作品应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地理环境、材质、形体美、实用性来欣赏雕塑艺术了解社会文化,及雕塑的用途,雕塑作品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创造力的代表在不同的环境中雕塑作品有着不同的意义,只有在特点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在欣赏雕塑作品时要学会思考它与我们有着怎样的联系,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课后延伸
根据以上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雕塑并用所学的方法去欣赏艺术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