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武汉市建设绿道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条件
2.1 对绿道的认识
绿道(Greenway)广义上讲是为低碳、绿色交通生活方式提供载体的活动空间,狭义上讲以绿化为标志,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等功能需求的慢行道路系统,通常沿着河滨、沟渠和风景区布设,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绿道主导功能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交通通勤,使用主体为自行车和行人。
绿道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始建于1867年,是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的美国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绿道的规划建设逐渐成熟和完善,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国外绿道建设实践 美国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成熟的国家。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 4500 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该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总造价约3亿美元,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在德国,绿道成为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七个“绿道”工程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传统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绿道建设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鲁尔区接着成功地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实施建设。 新加坡于 1991 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通过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形成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城市在花园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日本通过绿道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1
2.2 武汉市绿道建设的重要意义
武汉市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创建“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绿道网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创建“两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诠释。
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城市”的具体行动。
绿道网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的品位。 绿道网建设贴近民生,体现民意,是惠及广大市民百姓的民生工程,通过绿道网建设将大大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家园意识。
三是带动旅游观光、运动健身等休闲产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2010年9月1日,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突破一百万辆,交通拥堵,市民“出行难”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绿道建设,可稳定自行车出行比例,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转变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四是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迫切需要。
绿道能够促进旅游观光、运动健身、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同时能够提升土地使用价值,促进绿道沿线
区域经济发展。
2.3 武汉市绿道建设的现实条件
武汉市绿道网建设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 一是广泛的需求和使用群体。
武汉旅游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42万人次,较2009年增长39.1%。武汉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以上,进入了休闲度假时代。绿道的建设迎合这部分需求,有利于促进健康、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
人均GDP ?远距离体验式休闲度假 武汉 ?自然生态游 3000 ?健康养生 ?中距离田园观光度假 1000 ?农家乐 ?都市农业园为主 800 ?森林、园林游 300 较近距离田 萌芽发育
观光旅游
休闲度假旅游
参与体验旅游
同时,武汉拥有较大规模的自行车交通使用者。目前,武汉市有人力自行车约为110万辆。2009年武汉市主城区自行车出行比例20.2%。出行距离6公里
2
(30分钟)以内占89%。从2009年起,武汉市开始在主城区全面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现已初步形成覆盖主城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截至目前,投放公共自行车51500辆,建设租赁点1118个,办理租车卡超过100万张,日租车量最高达到18万人次。车辆平均周转率3.6次,较好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公共自行车在市民日常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2-1 主城区现状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分布图
二是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
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群山环绕,山水资源极其丰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武汉市拥有“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生态框架体系,为绿道的建设提供了
良好的基础条件。
武湖水系楔形绿地
府河水系楔形绿地
后官湖水系楔形绿地 大东湖水系楔形绿地 汤逊湖水系楔形绿地 青菱湖水系楔形绿地
图2-2 武汉市域生态资源布局图
三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
3
念地103处、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可赋予绿道网更多的内涵,展现江城楚风汉韵文化,焕发千年名城风采。
图2-3 武汉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四是极为有利的实施条件。
目前,武汉市正在开展东沙湖、大东湖生态水网修复、汉阳六湖通道工程、
4
汉口汉阳江滩延伸等相关工程,为绿道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2-4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图
图2-5汉阳六湖水网构建图
相关推荐: